-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语文-苏教版必修一
高中语文 必修一 新课标(SJ) 高中语文 必修一 新课标(SJ) 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目 录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学(节选) 师说 获得教养的途径 ► 专题写作导引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 学(节选) 你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雄心勃勃,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太多的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近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解除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导学提示 [读完文本想一想] ①本文对如何“学”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②本文是怎样环环相扣地阐述中心论点的? 导学提示 走近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的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追溯背景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的中心思想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人应受到圣王及礼法的教化,主张“明礼仪”,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本文即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 预习学案 zhòng róu ɡǎo pù cān xǐng lì yú qǐ yú qí jì kuǐ nú qiè lòu zhǎo shàn áo 预习学案 (1)“ ”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知”同“智”,智慧 (4)“生”同“性”,天赋,资质 预习学案 (1)古义:把……制成。 今义:动词,认为。 (2)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古义:特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预习学案 (4)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5)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 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 (1)终止 与世隔绝 到了极点 非常 横渡 (2)有力的弓 强健 有余 勉强 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 (3)凭借,利用 假装 借 (4)并列连词,并且 递进连词,而且 顺承连词,就 修饰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转折连词,却 假设连词,如果、假如 预习学案 (5)介词,从 介词,比 介词,由于 预习学案 (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名词做状语,每天 (3)形容词做名词,高山,高的地方 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 (4)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6)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7)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预习学案 (1)介宾短语后置句;(2)(3)(4)判断句;(5)介宾短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省略句,应为“ 以(之)为轮”。 预习学案 (1)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3)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精华探究 1.文章第一段中有五个比喻,找出来并说明它们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这些道理之间是什么关系。 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车柔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来论证学习的重要意义。前两个比喻说明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得到发展、提高;后三个比喻说明人只有广博地学习,并且经常反省自己,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从论证思路上来看,前两个比喻和后三个比喻之间是延展、拓深的递进关系。 精华探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对这两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精华探究 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