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VIP

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代表 《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莺莺传》 (5)影响 标志中国小说渐趋成熟,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就是在变文和传奇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宋代话本——最早的白话小说 (1)背景 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说书在城镇和农村流行 (2)特色 说书叫“说话”;底本叫“话本”;话本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内容包括佛经故事、历史故事现实爱情等;适应了下层市民生活的需要,模仿讲唱艺术体裁,运用通俗的语言,大部分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3)影响 活跃了文化,表达了市民心声,对通俗小说、戏剧、讲唱艺术发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3.明清小说 (1)繁荣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文学需求增多 ②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提供通俗文学样式 ③印刷术完善,和对文学需求使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更多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⑤拜金逐利风气侵染小说创作,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小说 ⑥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2)代表作 ①长篇小说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②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 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3)特点 ①分章节回目,首尾完整连接 ②直接反映市民日常生活,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妇女也成为小说主人公 ③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④艺术水平高超,反映生活光度深度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 (4)影响 最后一段 第11课 梨园春秋 1.戏曲的起源之一——大傩之舞 (1)傩的起源 时间——原始社会 目的——避邪消灾 (2)傩的政治化——傩仪 时间:先秦时代 演变:源于民间——国家礼仪;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组成 原因:认为它能够影响社稷的兴衰存亡,经常以国家和朝廷的名义举行这些仪式,汉唐还很盛行 (3)傩的艺术化——傩戏 ①傩仪载歌载舞,蕴含古代戏曲萌芽,成为古老戏剧源头之一 ②随着宗教色彩淡化,巫术仪式转化成戏剧表演 2.戏曲的形成——南戏 (1)原因 ①社会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 ②坊市的限制废除了出现集市和瓦舍 ③各种通俗文化在这种环境中获得大发展 ④民间艺人努力:以民间歌舞为基础,吸收宋词曲调和唐宋乐曲 (2)时间——两宋之际 (3)区域——温州、泉州、福州一代 (4)特点——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者的意愿和要求 3.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时间——元代 (2)地区——北方 (3)特点和地位——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4)兴盛原因: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处于底层,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仕途无望的文人,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的创作中 (5)代表——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6)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关汉卿《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扬花雪: 溪又斜, 山又遮, 人去也。 4.戏曲鼎盛——国粹京剧 (1)北京戏曲文化发展的原因 ①明清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②四方艺人聚集北京,以满足各阶层文化娱乐需要 (2)徽班——三庆进京的原因 ①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②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3)四大徽班 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4)徽班扎根北京 唱腔丰富生动,融进北京语汇表现力更加丰富,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观众 (5)京剧形成的原因 ①统治者的重视(封建政府的促进作用) ②广大艺术家的努力 ③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娱乐需求扩大 ④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形成提供舞台 (6)京剧形成的过程 开始——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形成——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局面 完善——经过广大艺人表演实践,徽汉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新剧种京剧 成熟——同光年间京剧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等艺人,京剧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进入世界戏剧之林 (7)京剧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②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