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注意以下要点: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产生的现象,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两种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中的同时,也会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课堂练习:1. 能够说明镁带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镁条迅速变短(B)发出耀眼的白光(C)生成一种白色粉末(D)放出大量的热 C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 C.干冰升华 D.矿石粉碎B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化学性质: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2、物质的化学性质通常指: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是两组不同的概念化学变化:指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性质的具体体现。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属性、能力。4、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正确判断:在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描述文字前面添加“可”、“能”、“会”、“易”等表示能力的字眼,即为物质的“化学性质”。例:汽油燃烧 ——化学变化 汽油能燃烧 ——化学性质 钢铁生锈 ——化学变化 钢铁易生锈 ——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 1、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指: 色、态、味、两“点”、两“度”等(导电性、溶解性)例: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轻,难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1-6: 比较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气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支持燃烧(助燃性)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可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较多量:倾倒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二、一定量药品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液体(用量筒量取)固体(用托盘天平称取)(一)托盘天平1、构造2、精确度:准确称量0.1g三、物质的加热(一)酒精灯火焰: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其次是内焰,焰心温度最低).3、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⑴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能和灯芯接触;⑵集中加热前要预热;⑶加热固体药品时,位置在盛药品的地方; 加热液体药品时,位置在其中下部;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管内容积不超过1/3,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管口不能对着人;⑸容器外壁的水加热前要擦干,防炸裂;⑹加热完毕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炸裂.常用化学危险品标志(上册)P18图1-23c.剩余物处理: ①不能放回原瓶②不要丢弃③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1、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见P18页) a.“三不”原则: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b.节约用量原则: ①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②若未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盛放物质的仪器:广口瓶、细口瓶、集气瓶、滴瓶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滴瓶气体:集气瓶注意:广口瓶和集气瓶的区别1、固体药品的取用(P19)a.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b.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c.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用干净的纸擦干净实验1-6,1-7: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碳酸钠粉末2、液体药品的取用a、较多量:倾倒法P19取下瓶塞、倒放标签冲手心瓶口挨着管口b、较少量:吸取法(胶头滴管 ) P20垂直悬空用后洗净c. 一定量药品的取用: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 量筒的使用(搭配胶头滴管)①读数:放平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②选用规格:一次量取,尽可能小“仰小俯大”三、连接仪器装置及检查装置气密性(P22) 4、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 形成密闭; 改变气压;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连接装置,将导管深入水中,双手捂住试管,若水中出现气泡则气密性良好。 实验前的引入和介绍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 实验中的引导和操作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的引导和操作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燃烧实验现象记录燃烧前暗红色的固体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燃烧中燃烧后产生大量白烟实验中的引导和操作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且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若实验结果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足设想的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1)红磷的量不足2)装置的密闭性不好3)瓶内温度没有降到室温就打开夹子4)使用燃烧产物为气体的可燃物4.若实验结果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设想的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民工工资支付计划.pdf VIP
- 市政验·绿-4 种植穴、槽的挖掘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pdf VIP
- DB53∕T 67.3-2017 建筑消防安全检测评价 第3部分:灭火设施.pdf
-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练习题.pdf VIP
- 产品质量保证承诺书15篇.pdf VIP
- 2025(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复习课件.pptx
-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讲义.pdf VIP
- 关于成都市数字化金融创新服务的研究.pdf VIP
- 2023年02月安徽合肥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docx VIP
-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第2部分:建筑消防设置维护》 DB53T 270.2-2017.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