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乙肝Ⅱ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观察
乙肝Ⅱ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关键词】 乙肝Ⅱ号;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不仅发病率高,有广泛的流行性,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成为潜在的发病者。近年来,对慢性乙肝的治疗虽有很大进展,但疗效仍不理想。2001年4月-2008年4月,笔者运用乙肝Ⅱ号对慢性乙肝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中医内科及传染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0例,男121例,女79例;年龄18~68岁,其中<20岁11例,20~30岁64例,>30~40岁55例,>40~50岁35例,>50~60岁27例,>60岁8例;病程0.5~14年,其中<1年7例,1~2年22例,>2~3年28例,>3~4年33例,>4~5年47例,>5年63例。对照组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19~65岁,其中<20岁5例,20~30岁32例,>30~40岁29例,>40~50岁17例,>50~60岁13例,>60岁4例;病程0.5~11年,其中<1年4例,1~2年12例,>2~3年14例,>3~4年16例,>4~5年24例,>5年30例。2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符合慢性乙肝诊断标准,且治疗前3个月内或更长时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不正常,排除近半年内曾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控药物和失代偿肝硬化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用相同的基础药物,包括维生素类及一般保肝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乙肝Ⅱ号(由藿香梗、田基黄、八月札、六月雪、白芍、茵陈、当归、茯苓组成,本院药房供应),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服。每服25 d停5 d,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a-2b IntronA,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6个月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六项、HBV-DNA定量变化情况,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乙肝六项检测采用酶免法(ELISA),试剂由厦门新创公司提供;HBV-DNA采用PCR法,试剂由华美公司提供;肝功能用日本日立7170生化分析仪检测。
为了客观评价临床表现的改善,把临床症状、体征(乏力、纳差、腹胀、恶心、肝区痛、尿黄)分级计分。0分:无显著症状;1分:症状较轻仅偶尔出现;2分:症状时轻时重或反复出现;3分:症状持续出现且较重。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3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其中乏力、纳差、恶心、尿黄等症状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6个月后及停药半年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同期的症状积分(P<0.05),结果见表2。治疗6个月及停药6个月2组HBeAg、HBV-DNA转阴率见表3。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及停药后6个月的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4。 表1 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2组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P<0.05,△△P<0.01(下同)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病毒指标转阴率比较(略)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略)
4 讨论
笔者根据慢性乙肝的临床特征,认为该病多因肝炎病毒感染后,余湿未清,湿邪困脾,属肝郁脾虚、湿阻阳遏之证,以脾胃功能失常,正气不足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故以芳香化湿、疏肝理气为法,采用乙肝Ⅱ号进行治疗。乙肝Ⅱ号方中藿香梗芳香化湿兼能醒脾理气,为君药;佐以八月札疏肝行气和胃而无香燥太过;白芍、六月雪活血通经;白芍养阴柔肝;田基黄清热利湿解毒;茵陈有降低血清ALT活力、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作用,其水煎液对HBsAg呈轻度抑制作用;当归对保护肝细胞和恢复肝脏某些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茯苓具有保肝、增强免疫功能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使自身驱除病毒能力增强。苦寒之品虽能化燥除湿,对湿热病邪有较强的针对性,但过用则损伤脾胃,故须慎用。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乙肝Ⅱ号有明显改善症状的作用,在促使主要症状消除、抗肝纤维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