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饮食养生观及其对四川饮食文化启示
儒家饮食养生观及其对四川饮食文化启示 摘 要:儒家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饮食养生思想,其饮食观与儒家的仁爱、中庸、礼仪等思想融合。四川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为其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四川饮食文化要塑造并维护其国际品牌形象,需在理念上下足功夫。回顾传统,儒家饮食养生理念无疑会给四川饮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四川饮食文化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儒家;饮食;养生;四川;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233-02 谈及饮食养生,一般都会与道家的长寿养生联系起来。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也内蕴深厚的养生理念,其在饮食文化领域更是有诸多体现。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其言论著述中对饮食养生与饮食礼仪有颇多论述,孔孟本身也都是高寿之人,这应与他们健康、合理的饮食观点和饮???习惯分不开。 “仁爱”、“中庸”是儒家文化的两大精髓,它们对后世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爱”、“仁政”,“以民为本”,并将其延伸至饮食文化领域,将饮食与人类繁衍、政治安定相关联。儒家代表人物提出,“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后世儒家更将饮食由“人欲”上升为“天理”。这些都为饮食健康与饮食的养生取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儒家“中庸”思想延伸至饮食领域,则要求饮食有度,要节制饮食,方能保持健康。 一、“仁”是儒家饮食养生观的内核 (一)以食为天,尊重饮食 孔子主张“仁爱”,在孟子的“以民为本”思想中,将百姓比作“水”,统治者比作“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而饮食,乃是最基本的“人欲”,只有满足百姓的基本饮食需求,才能稳固统治。正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让老有所养,是天下归心的前提。反之,《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及,“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后世儒家进而将饮食由人欲上升到“天理”层面,认为饮食是人欲,更是天理。在儒家心目中,饮食不仅是满足人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与天理相通。在儒家心目中,不管饮食是处于“人欲”还是“天理”地位,饮食养生、饮食健康都理所当然被置于了重要地位。 (二)重视饮食卫生与健康 儒家“仁爱”、“以人为本”的思想延伸到现代饮食文化中,就注重强调人们“食之健康”。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儒家更注重饮食的卫生与健康,并提出了健康饮食的一系列标准,多与中医的观点不谋而合,同时为后世饮食健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孔子曾说:“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可见,孔子对食材的新鲜、健康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同时,儒家提出饮食应有利于调阴阳,和脏腑,“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儒家还强调饮食应与时令相合,方对人们健康有益。《周礼·天官·家宰》和《礼记·内则》均要求“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仪礼·士丧礼》指导百姓夏天用葵菜,冬天用豆董菜来调味;[1]顺应四时之变化规律而选择合适的食材,对预防疾病、养生健身有很大帮助。儒家还倡导对食物合理搭配,搭配合理的食物对人体的滋补功效能发挥到最佳。《周礼·天官·家宰》中记载:“凡会膳食之宜,牛宜滁、羊宜黍、家宜樱、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范”,这些主食与肉食的搭配法,因其合理性、科学性而成为当时贵族阶层竞相仿效的经典搭配[2]。这与中医学论证的“食养”、饮食合理搭配的思路基本一致。 (三)善享“饮食之乐” 孔子和孟子还对饮食者的饮食心境有过评述,认为饮食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饮食必须是在良好的心境之下,方能对人体健康有益。没有快乐、平和的饮食心境,食美味珍馐也味同嚼蜡,反之,快乐的饮食心境下,平民饮食、粗茶淡饭胜过美味佳肴。孔子曾评述其弟子颜回 :“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孟子·万章下》中也说,“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珍馐美味固然是人生的享受,粗茶淡饭,也有饮食之乐,安贫乐道是孔孟的生活准则,这是孔孟的平民饮食观,是对平民饮食养生的描述。 二、“中庸”是儒家饮食养生的尺度 在价值观方面,孔儒之学以“中庸”为最高的价值原则。《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认为“中庸”是“至德”,即最高道德。“中”意谓适度,“庸”意谓用,中庸亦即标准的掌握要适中,适度、恰到好处就是其处事的尺度。儒家的中庸思想惠及饮食领域,为后世探讨饮食养生与健康提供了标准和借鉴。孔子在饮食的各个环节都贯穿进了其“中庸”思想,对饮食健康与养生也有指导意义。 把握尺度、追求适度的饮食观是有利于健康和养生的。《论语》云:“失饪不食;不时不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