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度军队另类“民族风”
印度军队另类“民族风”
说起印度士兵,有人可能会感觉很陌生,但是,提到长长的胡须、裹得严严实实的头巾、打仗前要念经求得菩萨保佑的形象,大家可能就会闪过一念:貌似在哪部电影里看到过啊!是的,他们就是来自号称“当今世界第三大规模军队”的印度士兵。在新时期“优势与扩展”的军事战略指导下,印军的实力大幅提升,不仅成为南亚“澡盆”内名副其实的“大象”,而且正在跨出这个“澡盆”走向世界。那么,今天印度军人的形象和军营的情况到底如何?宗教传统对印度军队的构成和战斗力有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词语来感受印度军队的另类“民族风”。
有趣的大胡子兵
我们在欣赏印度电影时会发现,印度军队中的大胡子兵比较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其实与印度军队的兵员成分及世袭制度有关。
尽管印度综合国力仍然不够强大,却一直怀有称雄南亚甚至挤进联合国安理会的雄心。一直以来,印度以巴基斯坦和周边的大国为主要假想对手,历届印度政府都非常重视军队的质量建设。
目前,印度军队中民族众多,习惯各异。一些民族,特别是锡克族兵员,有蓄长须的习惯,而印度军队对此又不加以规定,允许这些人参军后继续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锡克族大多是旁遮普人,一般身材高大,有尚武传统,剽悍好斗。锡克人在印度10亿人口中只占2000万左右,但其在军中服役的人数却是印度所有民族中最多的。他们信奉锡克教,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看似有趣却缺少幽默感,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
大胡子兵比较多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印军的招募制度。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印度军队继承了英国殖民军队的某些制度,如在服役制度上基本延续了其职业世袭制,因此,这些父辈大胡子兵的军人职业可以世代相传,从而使大胡子的习惯保留至今。加上印度军人的生活水平、工资待遇等条件要远远高于普通国民,因此,越来越多的锡克族年轻人把成为职业军人当成“保命安身”的“铁饭碗”。
个性的“大磨盘帽”
印军中的锡克人除了留着有趣的大胡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每人头上都顶???一个大大的“磨盘”。这个“大磨盘”其实是锡克成年男子用头巾层层围起并盘绕而成的一个看似“大磨盘”的头包。那么,他们为什么包头巾?头巾的颜色不同是否有不同的含义呢?
锡克人包头的风俗和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有关。大胡子和长头发,据说是不推翻莫卧儿王朝就不剪掉,后来演绎成说是受之天神,不能剪掉。
有的说法是,有包头习惯的穆斯林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与被征服者不同,不允许其他教徒包头。但剽悍尚武的锡克教徒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头以示抗议。有意思的是,现在印度的穆斯林都已不再包头,而锡克人却执著如故。
终生不剪头发,而又要行动方便,于是包头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据称他们用的头布长度一般都将近13米,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当然,晚上休息时,锡克人也要将包头布打开,并隔三差五地清洗长发。
笔者曾经好奇地问过一名印度锡克族军官:“如果晚上有敌人来偷袭,你们会不会先缠好头再撤走?”
他的回答很坦白:“缠头布对于锡克教徒来说虽犹如生命一样重要,但命悬一线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当然,这只是开开玩笑,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印度次大陆上空的太阳多么毒辣,无论从印度洋吹过来的风多么闷热潮湿,烈日下的他们一定是戴着头巾的。
至于包什么颜色的头巾,锡克族一般不强求,因人喜好而异。不少讲究的锡克人很会通盘考虑,往往将包头巾与身上的服饰有机搭配起来:穿牛仔裤休闲装时用一种颜色,穿西服时换另外一种。由于印度政府充分尊重锡克教徒包头的习惯,因此锡克男子参军后也不用戴制式军帽,只要在包头巾上别上军徽就行。
军营里的神秘祭师
印度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在印度国内享有极高的地位,军队官兵自然也是宗教信仰者。祭师作为宗教专职人员,在印度军中地位特殊,极有特色。
印军官兵基本都信教,主要有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军的部队训词,有不少都引自宗教教义。一切违反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要受到谴责和惩罚。因此,印军上下十分重视宗教活动,并通过祭师对官兵进行“精神教育”。印军每个营都设有讲经堂,连队有一名宗教军士,即便在小、远、散单位,也配有祭师和教徒做祷告的祭坛。
在祭坛上,祭师们向所有的军人灌输宗教思想,宣传为信仰而死,灵魂就会进入天堂,号召士兵为信仰献身。每逢祭祀,神职的头面人物都会向军人布道和宣讲国内外大事。每次布道都经过事先认真的准备,力求简短、动听、针对性强、内容充实、富有感染力。
祭师除了宣传和布道外,还帮助士兵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并善于利用年轻士兵的宗教热情,呼吁士兵为神(主)效劳,使他们相信参军入伍是为了神(主),从而感到光荣。祭师从以往战死的军人中,选择一部分比较典型的,授予他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工造林项目投标方案.doc
- 泸州市联合环保产业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次公开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全3套)及答案解析.pdf
- 大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docx
- 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北京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验答案.doc VIP
- 数学知识点初一上.docx VIP
- 2024年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融资计划书.docx
- 四年级上册 数学 期中考试专题 作图题(含答案) 人教版.doc VIP
-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4北京市考行测真题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