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线虫病..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薯茎线虫病.

甘薯茎线虫病 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 分布与为害 甘薯茎线虫病又叫空心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由毁灭茎线虫(Ditylenchus detructor Thorne)引起,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马铃薯、蚕豆、小麦、玉米、蓖麻、小旋花、黄蒿等作物和杂草。 症状 甘薯茎线虫病主要为害甘薯块根、茎蔓及秧苗。秧苗根部受害,在表皮上生有褐色晕斑,秧苗发育不良、矮小发黄。茎部症状多在髓部,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干腐状。块根症状有糠心型和糠皮型。糠心型,由染病茎蔓中的线虫向下侵入薯块,病薯外表与健康甘薯无异,但薯块内部全变成褐白相间的干腐;糠皮型,线虫自土中直接侵人薯块,使内部组织变褐发软,呈块状褐斑或小型龟裂。严重发病时,两种症状可以混合发生。 薯块,薯秧、薯蔓也可受害。受害薯块,如为病秧传染,一般外皮无明显症状,而内部变成褐色、白色相间的糠腐。如为土壤传染,线虫从薯块表皮侵入,受害处薯皮先褪色,后坐青,稍凹陷或有小裂口.皮下组织变褐干棘,以后渐生小龟裂;随着块根长大,线虫由四周向中心为害,内部形成糠腐,外皮形成大龟裂和暗褐色晕片或呈水渍状。茎蔓被害,多发生在主蔓地面上8~10厘米,侧蔓5厘米部分,内部先白色发糠,后变褐色干腐。秧苗受害,多发生在茎基白色部分,白根品种出现条状和块状青晕,红根品种出现紫红色,中期内部变褐变空,后期髓部变褐糠腐。 薯块上常见类型 发病的薯块从大小、颜色等方面与正常薯块无明显区别,表皮完好,但薯块内部由于受线虫刺激后,薄壁细胞失水、干缩呈白色海绵状(或粉末状),有大量空隙。 糠心型: 糠皮型: 薯块表皮龟裂、失水呈糠皮状。这种类型是由土壤中线虫直接侵染刺吸造成的 混合型: 表现为内部糠心,外部糠皮这种类型在重病地生长后期发生多。 从外表不易与糠心型区别,但手掂轻,敲击发出空梆响声。 病原 为植物寄生线虫,垫刃目垫刃科茎线虫属。地瓜茎线虫或马铃薯茎线虫。 两种线虫的形态区别表 比较项目 Ditylenchus dipsaci Ditylenchus. destructor 雌体长×宽 1.0x0.028-0.033mm 0.9-1.45×0.02-0.03mm 雄体长×宽 1.0-1.3×0.027-0.032mm 1.0-1.43×0.02-0.03mm 尾端 尖 钝尖,细长圆锥形 侧带 4条 6条 食道腺 棒状,不覆盖肠的前端 叶状,常覆盖肠的前端 交合刺 无指状突起 有两个指状突起 发病条件 茎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线虫本身的抗性、甘薯的栽培管理、土壤质地等条件都有一定关系。 线虫的抗性 茎线虫在2℃即开始活动,7℃以上能产卵和卵孵化,发育适温为25-30℃,线虫耐低温不耐高温。茎线虫喜温耐干,在含水量12.7%的瓜干中大部分线虫呈休眠状态,遇到雨水或浸在水中即恢复活动。如晒干存放7个月的甘薯蔓拐,浸水24小时后,内部的线虫存活率达98%。 栽培方式 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影响很大,一般春薯发病重于夏薯,甘薯直栽重于苗栽。种植夏薯或春薯提前收获,线虫危害期短,可减轻危害。 土壤质地 质地疏松、通气性好的砂质土、干燥土病重。粘质土病轻。 品种抗性 品种间抗性差异特别明显,如长期连续种植的胜利百号严重感病。 病害循环 侵染来源 甘薯茎线虫可以卵、幼虫、成虫在病薯中随贮藏和在田间越冬,以幼虫、成虫在土壤、粪肥中越冬,因此,田间病残(薯块、薯干、病薯拐)、病土及病薯、病肥是线虫病的主要侵染来源。)如收获时,病薯在田间到处乱丢等。据测定,土壤表面的病薯内的线虫,经过冬季仅死亡10%左右。 传播 远距离主要通过病薯、病苗调运传播,田间近距离传播,则由土壤、肥料、病薯、病苗上的线虫经耕作、流水等传播扩散。 病害的发展 线虫随着病薯越冬后可传到苗床侵染幼苗,幼苗携带线虫进入大田直接侵染块根发病,同时田间土壤中病残体和土壤中的线虫又可直接或从伤口侵染块根,收获后病薯进入贮藏窖越冬,完成周年循环过程。 有的地方有种植窝瓜的习惯,即把小薯直接栽到大田,这样会把病薯直接带入田间。 另外,线虫抗干燥能力较强,贮藏一年的薯干内的线虫有76%的成活率,所以目前薯干调运传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措施 , 保护无病区 建立无病留种地,繁育和种植无病种薯、种苗 加强农业防治措施,清除病残体、实行轮作、使用净肥 药剂防治,浸薯苗、处理土壤 选种抗病品种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