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朝.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隋朝

第一章 隋朝 (581年——618年) 学习提要: 隋朝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结束分裂,高度统一,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巨大。 承前启后的机构和制度。 高度发展的经济。 短暂而繁荣的原因。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和发展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隋朝建立 杨坚,北周统治集团核心人物。 关陇集团:西魏时已形成的,由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所组成的军事官僚贵族集团,因其大部分成员来自关陇地区而得名。隋朝和唐初的最高统治核心及部分大官僚均出身于此集团。 2、统一全国 统一的条件: 民族大融合的实现。 门阀势力的衰落。 南北经济交流的发展。 隋文帝改革措施使北方实力强于南方。 统一过程:588年10月攻陈,589年2月平陈全境,590年统一南方。 统一意义。 二、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1、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制度改革原因:维护统一和关陇集团利益;抑制门阀世族影响;适应庶族地主发展趋势。 ⑴ 行政制度改革 ① 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② 地方确立州(郡)县两级制 ⑵ 改革兵制 590年,文帝改革府兵制,“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寓兵于农。 最高指挥机构是中央十二卫府,置将军分别统辖诸府之兵。 军权集于皇帝之手。 2、经济制度的改革 ⑴ 改革均田制和租调制 ① 隋均田制特点:保护官僚地主利益;农民受田不足;土地兼并得到抑制。 ② 隋租役特点:维护了地主利益;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生产时间增加。 ⑵ 整顿户籍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⑶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 突出表现: ① 人口激增:从589年到606年,人口净增1600万,达到4600万。 ② 垦田面积扩大:《通典》载:从1900万顷增至5500万顷。 ③ 仓储丰盈:官仓;义仓在隋代仓储中比重很大。“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第二节 隋朝的灭亡 一、隋炀帝的统治 1、隋炀帝的改革 “好内怠政曰炀。” 营建东都 开凿大运河 修驰道、增筑长城 北巡、南巡、西巡 改革官制、裁并郡县 创设进士科 重视文化教育 经济改革 2、隋炀帝的暴政 滥用民力和劳师远征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三多:工程多、巡游多、征伐多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 1、王薄山东首义 611年,王薄在山东长白山起义。 《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棉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613年,隋贵族杨玄感黎阳起兵,“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 3、隋朝灭亡 4、大起义的失败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 李密降唐,不久被杀。 621年,窦建德败于李渊,被俘牺牲。 624年,辅公祏起义军被唐镇压。 611——624年,历时14年的隋末大起义结束。 5、隋末大起义的历史作用 从611年首义到624年辅公祏起义军失败为止,历时14年的大起义结束。 推翻隋的残暴统治,为历史发展扫除了障碍。 沉重打击了世族地主集团,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部分调整了生产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发展。 对唐初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章 隋朝作业 1、名词解释 : 三省六部制 大索貌阅 科举制 大运河 瓦岗军 《开皇律》 2、思考题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 隋朝迅速繁荣的原因何在? 分析隋朝暴亡的原因。 评价隋朝的历史地位。 3、课堂讨论题 试分析对比秦朝与隋朝的异同并说明其原因。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 大运河贯穿海、黄、淮、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真正把中国历史上最基本的南、北两大区域密切沟通了起来。是唐代统一局面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 隋炀帝 《通典》卷七《食货· 历代户口盛衰》: 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 。” 龙舟模型 大业七年,初征高句丽。调兵征粮,集中军队113万、民夫200万,举国骚动。大业八年,征高句丽大败,被迫退兵。 “于是每日遣一军发,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大业九年,再征高句丽。因礼部尚书杨玄感叛乱,隋炀帝迅速撤兵。 大业十年,三征高句丽。高句丽遣使请降。 《隋书》卷三《炀帝纪》: 大业七年(611),“于时辽东战士及馈运者填咽于道,昼夜不绝,苦役者始为群盗”。 杜伏威、辅公 祏 吴军 江淮 窦建德 夏军 河北 翟让、李密 瓦岗军 河南 2、三支主力起义军的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