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分裂症诊治与预防课件
2治疗策略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①重新审定诊断,进一步了解患者既往用药史,及掌握有关影响因素,着重考虑用药个体化,必要时监测药物血浆浓度; ②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更换合适的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药物治疗建议按治疗程序(见后)进行,疗程一般不少于2~5年。 3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 (1) 根据临床症状群的表现,可选择一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或奎硫平,也可选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或舒必利,如经6~8周疗效不佳,可选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以单一用药为原则。 (2) 无效者,酌情加量或考虑换药。治疗应个体化,因人而异。 3药物治疗 换药注意问题:①疗效不满意可缓减原药,缓加新药。②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者的处理:减少剂量、对症处理、换药 换药方法:①骤停原药换药法②骤停原药加新药③缓减原药、缓加新药 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DA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 ,主要作用于脑内D2受体,为D2受体阻断剂 .氟哌啶醇属于高效价抗精神病药,是目前对D2受体选择性最强、最纯的阻断剂。 局限性 (1)不能改善认知功能 (2)对核心的阴性症状作用微小 (3)约有30%的患者其阳性症状不能有效缓解。 (4)引发锥体外系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比例较高。 (5)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不好。 (6)药物对患者工作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小。 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称多巴胺(DA)-5-HT受体拮抗剂(SDAs),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作用更具有选择性,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这类药物由于临床作用谱广、引发EPS比率较小或不明显。 常见不良反应 1过度镇静 2体位性低血压 3流涎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5泌乳素水平 6体温调节紊乱(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影响) 7抗胆碱能作用引发的症状 8体重改变 9肝脏 10心血管系统 严重不良反应 1、恶性综合征(NMS) 2、诱发癫痫发作 3、血液系统改变 4、猝死 5、其他不良反应/过敏 /甲状腺激素水平轻度降低 /致胎儿肢体畸形 6、超量中毒 4心理治疗 目的:不是去改变幻觉妄想和其他精神症状,而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在有效预防复发的基础上,力争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心理治疗方式: 急性期(支持性心理治疗); 恢复期(集体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技能训练、认知疗法、家庭治疗和行为治疗进行治疗); 慢性期(行为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工娱治疗、音乐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5其他躯体治疗 电抽搐疗法(ECT/MECT) 胰岛素昏迷疗法(ICT) 精神外科治疗 精神分裂症诊治与预防 陈 策 医务科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温州市心理卫生中心 一、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 病程多迁延,约占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最终结局约一半左右患者出现精神残疾,为社会以及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负担。 二、精神分裂症的流行趋势 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世界卫生组织),终身患病率高达13‰(美国)。 年发病率为0.22‰左右 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5.69‰(1982)6.55 ‰(1993) 全国精神残疾率1.8%,精神分裂症残疾率为1.67%。 精神分裂症自然预后较差,自然好转及痊愈患者为17.9%,大约2/3精神分裂症患者保留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三、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有关因素 生物学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1生物学因素 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病因学研究,颇受人们关注的两大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多基因,犯同病风险: 一方15% 双方40% 神经发育缺陷 神经病理和神经发育 内分泌因素 神经免疫 2心理社会因素 病前的个性特征 ,如:分裂型人格、多疑 环境因素,可分为家庭和家庭以外两方面 社会文化因素 心理应激 3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神经生化假说 多巴胺假说(多巴胺功能亢进)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5 -羟色胺假说 乙酰胆碱假说 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MAO) 低 四、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评估 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评估目的在于: ①确认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的存在,其数量和程度; ②掌握精神分裂症发病情况、持续时间、病程特点; ③了解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④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 分裂症的临床评估 病史 病前心理社会因素 、本次发作的临床表现 、病程特征 、治疗情况 、既往史、个人史 、家族史 临床与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航空运输地理单元四中国航空区划描述.ppt
- 喉肿瘤的护理措施.pptx VIP
- 第10课《往事依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pptx VIP
- 职业技术学院处室工作人员学年考核细则.doc
- 基于plc的自动售货机系统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 VIP
- 知道网课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3.docx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大脑》教学设计.docx
- 众泰-T600-产品使用说明书-T600 2.0T 豪华型DCT-JNJ6460QT-T600车系使用手册20131201.pdf
- RTO 操作规程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