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面瘫的防治课件
面瘫的防治 什么叫面瘫呢? 为什么会出现面瘫呢? 出现面瘫后该怎么办呢? 针灸为什么能治疗面瘫? 如何运用针灸来治疗面瘫? 面瘫治愈后该怎样防止复发? 下面就请大家仔细听听…….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亦称口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病,一侧口眼歪斜。闭眼露睛,流泪,不能皱眉,额纹消失或变浅口角低垂歪向健侧,面部肌肉松驰麻痹,鼻唇沟变浅,不能鼓肋或漏气,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等动作,食物停留在颊齿间等 等症状。若病情迁延,可因瘫侧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这叫“倒错”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面瘫呢?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 《内经》说“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辨证: 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面部吹风过久,久骑摩托车吹风,一般无外感表证。 风热证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或乳突部轻微作痛。 血瘀证有颅脑部外伤史,致颅底骨折,血肿形成,伴有耳鸣或听力下降。 现代医学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是指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使支配面部表情肌失去神经支配与控制,出现面肌驰缓不收的病理状态。面瘫可分为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 鉴别诊断 出现面瘫后该怎么办? 一般面瘫多为周围性,因周围性面瘫多数出现在面部受寒或吹风后或鼻咽耳部出现疾病时,使支配面部神经出现无菌性炎症或炎症侵害,首先及时保护面部不能再受寒,(包括避免吹风,用冷水洗面,开摩托带全盔,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及时就医,因为出现无菌性炎症或炎症侵害,神经周围出现水肿,水肿时间越长,对神经损伤越重。 虽然有些患者在1-5天内不就医,病情外观上无明显变化,但神经周围水肿情况是日渐加重的,损伤是内在性的。故及时就医,消除神经周围水肿是非常必要的,有些患者因延误病情,到诊时肌电图检查已提示重度损伤,至使治愈机会减少。在早期开始除吊针及口服药物外,就应适当介入针灸治疗。 为什么针灸能治疗面瘫? 从中医角度来说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针灸通过对穴位刺激,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驱邪外出,使面部肌肉经络畅通,气血正常。西医观点,针灸能刺激面部肌肉兴奋,收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消散及水肿吸收,并能促进受损神经再生。这是针灸所独有的特点。 如何运用针灸来治疗面瘫? 通常情况下虽然炎症消散及水肿吸收后,但面瘫情况仍未改善,因为神经损伤情况仍依然存在,只有神经完全修复后,面瘫才能治愈,使用针灸能促进受损神经再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针灸治疗列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首要方法,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1、能在较快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能使后遗症发生的机会减到最少。我科临床上运用先进的神经肌电测定技术选取穴位,采用梅花针,走罐、闪罐、穴位注射,热敷、艾灸、面部按摩及口服中药,等治疗以护理,对周围性面瘫,外伤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及顽固性面瘫存较好的疗效。经过约3─4周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约92%的面瘫人可痊愈。 患者邹××,起病已3个月,多方求医,我院肌电图:右侧重度面神经损伤,经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 1.针刺: 取足阳明经穴为主,足太阳经穴为辅,初期用泻法,后期用补法,灸法。 处方:地仑,颊车,合谷,阳白,风池。 作用: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 随证选穴:不能抬眉加攒 竹,鼻唇沟浅加迎香,乳突痛加翳风,人中,歪斜加水沟穴,颊唇沟歪斜加承浆穴等。 针法:每次取8至10穴,早期轻刺激留针不加电针,后期可加电针,每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 2.穴位注射: 取穴:翳风,下关,太阳。 取药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B12,弥可保注射液等。每次取1─2穴,每次注1ml,使患者有酸麻胀感扩散到面部。每日一次。 3.艾灸 取穴同上。 温针灸在针刺法之后取2─4个穴位,针下皮肤以硬纸皮垫好,以防灼伤,取艾条插入针柄,直至燃烧完毕。 其他还可用直接灸或悬灸。每次3─4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