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庆梅技艺三个境界
时庆梅技艺三个境界
见到时庆梅,是在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这个与玉石朝夕相处二十六年的女子,带着温润如玉的独特气质,笑容温婉,眼神清亮,言语笑声中没有吴侬软语的甜软,却是玉般的清脆。
这次她的身份是“第十一届全国技术能手”。就在一个多月前,她刚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一身红装,走进人民大会堂。从北京回到扬州,脱下红装,拿起工具,时庆梅又变回了那个为玉痴迷的女子。
从扬州玉器厂玉雕学校门口赶上报名“末班车”的小姑娘,到如今名扬玉行的玉雕大师,时庆梅的技能成才之路上,到底有怎样的风景?伴着工作室电磨的嗡鸣,时庆梅将自己对于技艺的感悟娓娓道来。
热·爱
时庆梅有很多身份,但其中有一个身份,给了她不小的压力与动力,这个身份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肩负着把玉雕的技艺、绝艺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即使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她也不忘努力“忽悠”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玉雕这一行来。
而做这一行,首要的条件就是“热爱”,甚至是“痴迷”。
时庆梅的“痴迷”是从14岁那年就注定的缘分。初一时,学校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前往玉器厂参观,玲珑剔透、晶莹润泽的玉器让时庆梅“一见钟情”。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初三临近毕业时,一张招生简章贴到了她的教室——扬州玉器厂玉雕学校面向全市招收学生。这张招生简章瞬间唤起了时庆梅对那次“一见钟情”的美好记忆,她决定报名,将来做一名玉雕工人。
而当时父母对于她的规划是:报考职业学校,读会计专业,毕业了做一名会计,舒舒服服地坐办公室。听完女儿的打算后,父母自然是激烈反对,但终究拗不过女儿的坚持。在报名的最后一天,时庆梅搭上了“末班车”。最后,喜欢画画的她在近百人中成为了幸运儿,成为当年录取的11人中的一员。
而从这一天起,时庆梅便一头扎入了玉的世界,从此心无旁骛。
入学时,时庆梅虽然喜欢绘画,但却没有什么美术基础。于是下课后,她就去当时扬州人民商场附近的群众艺术馆,那里有工艺美校的老师教素描。时庆梅天天去那里“报到”,??雨无阻。她学得很快,逐渐成为同届学生中的佼佼者,最后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绘画作品。
两年的学习后,时庆梅终于可以进入车间实习。从最简单的拉线条、做基本功开始,一项接一项的技艺练习很是枯燥。“链条”是玉雕中难度较高的技艺之一,要把一块玉石雕刻成环环相扣、玲珑有致的链条,考验的是玉雕师的技艺与勇气。刚开始学做链条时,时庆梅的压力特别大,“那个时候睡觉经常梦见自己把链条做断了,急得浑身是汗。”在仔细琢磨其中的技巧和诀窍后,时庆梅反复练习,如今她的链条技艺已经是炉火纯青。
1992年,时庆梅被调入扬州玉器厂研究所,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时庆梅擅长的是炉瓶的雕刻,炉瓶讲究的是线条直来直去。但江大师却以花卉的设计雕琢著称,花卉讲究的是线条的流畅,利用较多的S线条,来凸显花叶柔美和枝叶玲珑。花卉设计稿交到时庆梅手中,样子很快就出来了,可是线条呆板、木讷,没有质感,连她自己都看不下去。她暗中和自己较起劲来,几经挫折之后,她终于掌握了花卉类玉雕的精髓……
在时庆梅的玉雕生涯中,这样的阻碍、挑战还有很多。她的掌心里藏着的厚厚老茧,如同眼下盛行的玉器精品中处理得当的“玉浮皮”。技艺的练习没有捷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诀窍的话,时庆梅的答案是“热爱”,因为“热爱”,方能坚持梦想直至实现,忍受技艺磨练过程中的寂寞与清苦。
坚·持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这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将作诗与雕玉作比的名句,意指良玉与好诗都需经用心雕琢而成。如今,这两句诗常被用来形容玉器的雕琢之艰辛与成器之珍贵。
今年,时庆梅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一件作品上,在一块价值千万的和田白玉料上雕刻完成一件双链海棠炉。尽管这并不是一件大尺寸的作品,尽管炉瓶和链条是时庆梅的长项,但她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玉雕可以说是最讲究功夫的一门技艺,慢工才能出细活,一件作品往往需要经过玉雕师几个月乃至数年的精雕细琢才能出炉。所以现在玉雕行当采用的仍然是最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技艺传承方式,做完一件作品往往只是掌握了一个品类,因此徒弟必须要学满三年才能出师。然而,做这一行光有细致与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份对于完美的坚持。
1994年,时庆梅的师傅江春源根据一块重达数十公斤的新疆羊脂和田玉,独创设计了“白菜螳螂”。生完孩子刚四个月的时庆梅,跟着师傅开始制作她玉雕生涯中的第一棵“白菜”。
那段时间,时庆梅对白菜简直着了魔。她多次专门跑到郊区的菜园里,买下一棵棵带泥带根的大白菜,一片一片剥下菜叶,仔细观察纹路,又用相机拍成照片反复琢磨,还把菜心切下来养在水里,观察它的生长状态,“不光要看白菜外面,还要看它的结构,叶子和根部都是怎么连接的”。一次在回家路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