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第二次降临》中的意象分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芝《第二次降临》中的意象分析.doc

叶芝《第二次降临》中的意象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叶芝的诗《第二次降临》中各个意象分析,解读诗人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来传达他对世界的看法,表达他对一战后混乱的世界的担忧。   关键词:叶芝;第二次降临;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2   1.引言   威廉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爱尔兰伟大的诗人,戏剧家,是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和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 他一生著作颇丰,经历了浪漫主义,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等多个阶段。他的作品主题从有关个人到有关政治,常常反映着历史事件。艾略特称叶芝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叶芝于1923年因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次降临》(The Second Coming)一诗首次于1920年出版,后被收在叶芝的诗集《迈克尔20世纪最伟大的诗歌之一。这首诗里意象集中,不同读者呈现出不同的理解。本文将尝试从社会历史背景角度出发,分析诗中各种意象,从而理解全诗, 揭示叶芝对一战后世界混乱状况的担忧。   2.《第二次降临》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次降临创作于1920年。那时叶芝的家乡正处于战乱和死亡的时期,而当时整个世界,特别是欧洲正努力而缓慢的从一战的阴影中恢复过来。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暗示了欧洲一些社会阶级的脆弱性。另外,工业革命在给人们提供工作和产品的同时,也制造出污染和很多工业废品。相对论,地心引力等的提出给叶芝造成了影响。远程射击、汽油的运用以及空袭这些战争中的技术进步给人的感觉是世界充满混乱、暴力。尽管上述一切在叶芝的《第二次降临》中只字未提,但是这些历史背景很明显的加强了始终暴力和分解的主题。面对周遭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叶芝为这个充满了罪恶、污染、混乱和颓废的世界发出悲叹。在他看来,这是有史以来最暴力和最无法无天的时代。“世界缺乏有系统的信仰维系,各个群体在互动中自然有股力量导致其远离中心,使得众人、众社群、众文化以及众社会都进入一种随意而充满暴力的冲突状态之中。”1在这样的情况下,叶芝写出了这首《第二次降临》。   3.《第二次降临》中的意象分析   《第二次降临》是一首感情强烈的自由体抒情诗,全诗两个诗节,共22行,164个单词。这首诗以一个说话人的口气而写。从诗歌的总体印象来看,可以这样理解:世界是嘈杂的,充满暴力却无任何信任的,邪恶的;世界需要被拯救,天启即将来临;但是到来的却是可怕的野兽,它令鸟儿惊骇,也让整个生物界惊骇。这首诗里集中了各种意象,下面来分析。   3.1gyre(螺旋)   诗的第一行出现了“gyre”一词。这是叶芝惯用的一个意象,已经形成了他的“螺旋理论”,来表示他的历史观,指叶芝对历史循环发生的理解。在他看来,人类历史是从野蛮到文明,又从文明到野蛮的循环性的而非线性的发展过程,历史循环到一定得极限之后,充满剥削的时代又会重新来临,历史的发展史依照螺旋形运转的。他的历史理论还包括:世界受着一个巨大轮子的控制,这个轮子每“二十世纪”转一圈,即当一个时代消亡,另一个崭新的时代应运而生时。叶芝认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世界正在天启的边缘。所以,这首诗中所说的第二次降临即是宣布了基督教时代的完结和另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   3.2falcon (猎鹰)和falconer (训鹰人)   诗歌前两行描述一只猎鹰不再受训鹰人的控制,以椎体的形状在空中越转越广阔。作者用两个turning让读者看到猎鹰那有些横扫的蛮力,又加上一个widening,接连三个长音,造成波澜壮阔气势。这里,猎鹰的盘旋不仅形成了上面所述的“Gyre”, 还指中心引力的失去。猎鹰只有在这种强大的中心引力之下才能围绕着训鹰人在它的轨道上翱翔。在这里,不清楚猎鹰为什么“听不到”训鹰人的呼唤,或是它忽视猎鹰人及猎鹰人对它的训练,或是它跟本就听不到呼唤。猎鹰指人;猎鹰人指人的精神和人道基础,所以猎鹰脱离猎鹰人的控制这一意象表明人失去了他的精神和人道基础。这一意象也暗示了科技发展过猛,已接近人类所能控制的极限。这些都可从前面已述社会背景中推断出来,一战中那些利欲熏心的掠夺者失去人道,用依靠科技发展制造出的武器造成了可怕的灾难。所以,在后面的诗行中表现出来的,世界一片混乱,分崩离析,没有中心。在第五行“the “blood-dimmed tide”(血污的潮水)就象征着一战中大量无辜人们以及士兵的伤亡。这一意象也在暗示人和自然的关系。Harold Bloom认为有这样一种可能性:鹰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统率。所以,鹰盘旋得太远以至听不见猎鹰人这一意象,象征着人征服自然的努力和无能为力。猎鹰和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