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诫子书导学教案.doc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提问法? 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
(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
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
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2)注意词句停顿。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示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操守,(应该)用恬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
2、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3、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
7、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四)古今异义:
序号 句子 古 义 今 义 (1) 淫慢则不能励精 懈怠、懒惰 速度低、缓慢 (2)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陶冶 治理 (3) 意与日去 岁月 天 (4) 悲守穷庐 破旧简陋 不富裕 (五)一词多义
行 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 ) 成 非志无以成学 (成就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走 ) 遂成枯落 (变成 )
遂 遂成枯落 ( 最终 ) 意 意与日去 ( 意志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于是,就 ) 宾客意少舒 ( 神情 )
驰 年与时驰 ( 消失,逝去 ) 及 将复何及 ( 来得及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奔走 ) 及其日中如探汤( 到 )
(六)精读
1、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明确: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是否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七、合作探究:你是如何看待“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
学习需要澹泊宁静。澹泊宁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只有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从时间观念上讲,就是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要抓紧时间学习,去琐碎,澹泊宁静,全身心投入。静,是为了节约学习时间。因为时光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