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肺结核7.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肺结核7

第五章 肺结核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四内科 胡耀明 一,概述 (一)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许多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二)流行病学: 1,历史 2,肺结核是传染病第一杀手; 3,目前疫情:全世界(1/3),中国。 4,影响疫情的因素: (1)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 (2)TB与HIV双重感染; (3)大量人口的流动; (4)政府投入的减少。 (三)临床特征:多呈慢性经过,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消瘦、夜间盗汗等),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等) 二,病因 结核分支杆菌:分四种:人型、牛型 、鼠型、非洲型 MTB长1~4um,宽0.2~0.5um,无芽孢,无鞭毛及荚膜,经染色后有抗酸性,无内外毒素。其特点有: 1,多形性:典型者呈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其他形态有T、Y、V、球形、丝状等。 2,抗酸性:MTB可抵抗盐酸酒精脱色作用。 3,生长缓慢:其增代时间为14~20h。 4,抵抗力强: ①抗干燥,抗潮湿,抗寒冷; ②抗一般消毒剂及杀菌剂; ③抗吞噬细胞消化,易产生耐药性。 但是: (a)怕热:60℃30分钟死亡;95℃1分钟死亡;(b)怕阳光:阳光下暴晒2~3小时能杀死MTB;短紫外线10分钟即可杀死之。 5,菌体结构复杂:主要为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其中蜡质约占类质脂总量的50%,其作用于结核病的组织坏死、干酪液化、空洞发生以及结核变态反应有关。菌体蛋白是结核菌素的主要成分,诱发皮肤变态反应,多糖类与血清反应等免疫应答有关。 6,有四种不同代谢群: A群;生长繁殖旺盛群,此群致病力强,传染性强,存在于细胞外。如空洞中。 B群:细胞内群,存在于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氧含量少。 C群:偶然繁殖群,存在于包裹的干酪坏死病灶内,常处于休眠状态中,偶可回苏。 D群:完全休眠群,无致病力,无传染性,任何药物对其无作用。 三,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一)传染源:痰菌阳性的患者才是传染源。且其传染性的大小与痰内菌量的多少有关。直接涂片阳性者属大量排菌。而涂阴培阳者属微量排菌。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感染:飞沫;痰菌阳性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2,消化道感染:未消毒的牛奶可引起肠道结核; 3,皮肤感染; 4,生殖道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山区及农村居民等。 (四)影响传染性的因素:取决于患者排出菌量(MTB)的多少、空间含MTB微滴的密度及通风情况,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以及个体免疫力的状况。 (五)化学治疗对结核病传染性的影响: 接触化学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痰中的结核分支杆菌呈对数减少,化疗前痰涂片阳性者负荷为100万~1000万/ml,化疗2周后降至原来的5%,4周后减少至原来的0.25%。 四,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原发感染:首次吸入含MTB的微滴→肺泡巨嗜细胞内繁殖形成肺泡炎(称为原发灶)→肺门淋巴结形成原发综合征。原发灶亦可直接或经血流播散至邻近组织。 免疫反应:人体具有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增强免疫有利于病灶愈合,而免疫降低则容易感染结核菌而发病,或原先稳定的病灶重新活跃。其免疫主要为细胞免疫。 (二)结核病免疫和迟发性变态反应: MTB→人巨嗜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和TNF-a→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聚集于病灶→逐渐形成结核肉芽肿。 无反应结核: 初感染与再感染:Koch现象。 (三)继发性结核: 是指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MTB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 分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重染。 继发性肺结核有两种发生方式: 一种是发病慢,临床症状少而轻,多发生在肺尖或锁骨下区,谈涂片阴性,一般预后良好; 另一种是发病快,病灶易融合、播散和形成空洞。多见于青年女性、营养不良、抵抗力弱及免疫力受损者。 四,病理 (一)基本病理变化: 1,渗出性病变:出现于结核炎症早期或病灶处于进展期。表现为病灶充血、水肿、细胞浸润。 2,增殖型病变:典型表现为结核结节。直径约0.1mm,数个融合后肉眼能见到,有淋巴细胞、朗汉氏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成。 3,干酪性坏死:特点: (1)很少吸引WBC,常没有化脓性感染; (2)干酪坏死的自溶作用受到抑制以致很难被吸收; (3)干酪坏死病灶呈酸性反应,其PH值<4.0,干酪坏死软化时PH逐渐上升向碱性转化。 以上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或相互转化。 (二)结核病变的转归: 1,好转痊愈: (1)干酪坏死病灶可完全吸收,不留瘢痕; (2) 增殖型病变可吸收变小,大多留有纤维斑痕; (3)小干酪病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