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中古称谓词.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汕方言中古称谓词

潮汕方言中古称谓词   [摘要]潮汕方言中存在着许多“写不出字”的词语,这些词语大多在汉民族共同语中已不再作为日常语使用,只存在于古籍中。在潮汕方言中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古词语,特别颇具地方特色的亲属称谓词。本文从音韵学角度对潮汕方言中的古称谓词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古称谓词 潮汕方言 音韵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040-02      一、潮汕方言概况      潮汕方言作为处于粤、闽、客方言交汇地带的特殊方言,它在语音、词汇方面都与普通话迥然不同。在文字方面,潮汕方言中有许多“写不出字”的词语;在语音方面,潮汕方言更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或者只在个别书面语中保留,只存于古籍中。但是,在潮汕方言中,它们还流传于人群中。它们往往是古代文化制度的一面镜子,是研究古汉语、古文化的有力依据。   潮汕方言语音上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丰富的文白异读。在潮汕方言中,有接近40%的字几乎都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读音:一种为读书音(正音,一些地方称为“孔子正”),一种为口语音。例如:“高”字文读为[kau33],自读为[k033],“歌”字文读为[ko33],白读为[kua33]等等。潮汕地区的方言早就存在文白异读了,而且文读还相当发达,文读音一般不会在口语里出现。可以说,潮汕方言文读和白读各成系统。      二、潮汕方言中遗留的古称谓词      根据李新魁先生的研究,潮汕方言语音系统较接近于汉魏六朝时期,个别语音特点还保留了汉前乃至先秦的上古音特点。与语音相适应,潮汕方言中保留了大量古语词,特别是稳固性很强的亲属称谓词语。例如:“大家”“大官”“新妇”“阿奴”“诸娘”“同门”“同姒”“丈夫”“亲家”“翁嬷”等等。      (一)“大家”   “大家”,[ta53-24 ke33],是指丈夫的母亲。其实这种称呼很早就出现了,在《后汉书?曹世叔妻传》:“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事焉,号曰大家。”在这里“大家”音义均同“大姑”,是对妇女的尊称,后来引申为妇女对丈夫之母的称呼。《宋书?孙棘传》:“棘妻许又寄语属棘:‘君当门户,其可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属君,竟未娶妻,家道不立。’”《太平广记?陈义郎》:“大家见之,即不忘息(媳)妇。”明显六朝时期,“大家”就已经引申“婆婆”之义了。需要说明的事,“婆婆”义的“大家”在古代音同“大姑”,潮汕话中为了区分“大家(ta53-24 ke33)”和“大姑(ta53-24 kou33)”而采用“家”的读音。“家”文读[ka33],潮音读[kea33],《广韵》平声麻韵古牙切。《老子道德经校释》“家”、余韵(鱼部,家音姑),鱼韵拟音[a],潘悟云先生《汉语历史音韵学》引诸家学说详证鱼韵古音作[a]。所以,今潮汕音“家”反而近古音。      (二)“大官”   “大官”,[ta53-24 kua33],在潮汕话中“大官”并不是称职位高的人,而是与“大家”(指丈夫的母亲)相对而言,即指丈夫的父亲。“官”在古代除了作“官职”“官吏”解外,还可以用作“对君主、尊长的敬称”,例如:晋卢循家人称循(《晋书?卢循传》)、南朝梁袁君正称父昂(《南史?袁君正传》)、晋石鉴称其君石虎(《晋书?石季龙载记》)皆曰官。以后引申作对“公公”的称呼,与“家”(婆婆)并称。据宋王懋《野客丛书》记载,妇人“称翁姑为官家”。《南唐书?李家明传》注:“江浙谓舅曰官,姑曰家。”今潮汕话的“大官”显然就是源于古时的“官”,并仿照“大家”一词,在“官”之前加“大”而形成。“官”文读[kuan33],潮音读[kua33],《广韵》平声恒韵古丸切。另“官人”即指丈夫,亦是同样来源。      (三)“新妇”   “新妇”,[si33pu35],潮汕人称“儿媳妇”为“新妇”。“新妇”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本意为“新嫁娘”。《国策?卫策》:“卫人迎新妇。”《吕氏春秋?淫词》:“惠子闻之曰:‘何事比我于新妇乎!’”从汉代起,“新妇”开始被用来称“儿媳”。《后汉书?周郁妻(赵阿)传》:“郁骄淫轻躁,多行无礼。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又《何进传》:“张让向子妇叩头。云:‘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北齐时童谣云:“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妇”文读[bIeu35],潮音读[pu35],《广韵》上声有韵房九切,可见“新妇”更近上古音。      (四)“阿奴”   “阿奴”,(a33 nou55),这是潮汕地区一带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孙儿、孙女或者特别喜爱的晚辈的爱称,另外,潮汕人也称儿子为“阿奴”。“阿奴”是一种爱称,有“心肝宝贝”之意,丝毫不带贬义。这种爱称曾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