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和特殊.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和特殊

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特殊 教育基础知识 民政部培训中心 主 讲 人:张 柳 清 研究方向: 儿童、家庭和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及教育对策 第二节 儿童特殊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及教育对策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教育 (一)婴幼儿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婴儿(0-1)岁 幼儿(1-3)岁 学前期(4-6)岁 高级神经活动:兴奋、抑制 有招有式 睡中有佛! 1、婴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语言:词汇增长最快 情绪:体验丰富,情绪具有外在性,控制较差 个性:平行游戏——联合性游戏、合作游戏 社会性:社会交往法则 2、婴幼儿期儿童的教育对策 教育:创设合适的活动与活动环境 如游戏、形象化教育 (二)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与教育 1、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6-12) 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 情感外露,崇拜老师 自决遵守集体的规则 道德观念以他律为主 2、小学儿童的教育对策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设置他们的语言; 注意内容的形象性; 利用教师的权威作用培养好儿童的个性品质和道德品质 (三)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教育 时期划分:11、12-17、18岁 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 高中阶段:15、16岁- 17、18岁 1、青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思维:经验型-理论型 自我意识:成人感、独立感、心理断乳期,反思自身内部问题 2、教育对策 重视他们生理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其独立思维、探索和研究能力 充分尊重他们个性发展中的独立性和自尊的需要 二、儿童常见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表现及矫正 (一)童年依恋障碍的表现及矫正 1、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孤儿综合症) (1)主要特征 2岁出现依赖他人,对照料者和成人有无选择性的依恋行为 4岁时主动寻找照料者,讨好照料者;或者无区别地向陌生人 在同伴中没有好朋友,常与同伴发生冲突 原因:没有建立起依恋关系 罗猴实验图片 (2)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的诊断要点 2岁出现依赖他人,并有泛化、无选择性的依恋行为 4岁时寻求照料者的注意,讨好照料者;或者无区别地向陌生人表示友好 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或者没有好朋友 可能在环境影响下产生某些或行为紊乱 2、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 (1)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的主要特征: 行为退缩,经常一个人独处 沉默寡言,不与同伴交往和游戏 对周围环境似乎存在极大的恐惧,无法安慰 常见自伤和伤人行为 (2)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的诊断要点 行为退缩,沉默寡言 对周围环境似乎存在极大的恐惧,无法安慰 对周围环境的刺激表现出高度警惕,不与他人交往 与同伴交往差,通常不与同伴交往和游戏 常见自伤和伤人 3、依恋障碍的干预 (1)依恋干预的原理 根据依恋产生的原因,照料者提供良好的环境补偿儿童的依恋缺失,建立良好的循环 照料者和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 照料者和儿童相互认可 (2)依恋干预的具体措施 尊重别人 爱护小动物 爱护财物 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对所有物负责 对”工作“负责 纠正对关心的态度 学会感谢 福利机构的孩子怎样对待工作人员? (3)依恋干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些依恋障碍儿童可能同时会有精神障碍 干预过程中,照料者对儿童的行为应给予有效的反馈 每个儿童的照料者之间通常不止一个,照料者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和理解 主要照料者不宜经常更换,要做好随时受挫的心理准备 (二)自我刺激行为的表现及矫正 1、自我刺激行为的主要表现 最明显的自我刺激行为是前后或左右摇晃身体、或以身体撞击强或护栏 危害性:严重的自我刺激行为有可能导致头部损伤或影响大脑发育 注意:自我刺激和自我安慰的不同 2、自我刺激性行为的矫正 (1)重视自我刺激行为的消极影响 (2)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 早期及时介入 保持舒适的触觉和语言交流 超过3岁时,采取游戏治疗 (三)攻击行为和欺负行为的表现及干预 攻击行为 定义: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且不被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表现: (1)身体侵犯,踢、打、咬 (2)语言攻击 欺负的三个特征: 1、故意性 2、重复发生性 3、欺负者和被欺负者之间力量上的不均衡性 攻击和欺负行为的干预 (1)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适当地运用奖励惩罚 惩罚和奖励的必要性 惩罚:剥夺某种权力或活动 (2)创设非攻击的环境,远离一些暴力和不良诱因 (3)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 移情: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状况 例:知青的故事 《我遥远的清平湾》 (4)教儿童学会宣泄情感 (四)消极情绪反应的表现及干预 1、消极情绪反应的主要表现 很难明确诊断 消极的情绪反应通常都与行为问题同时出现,很难绝对区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