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思维》培训的心得与体会.doc

《金字塔思维》培训的心得与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字塔思维》培训的心得与体会

《金字塔思维》培训的心得与体会   通过金字塔思维课程的学习,我们要不断的改进思维方式,切实在实际运用中做到“总分总”、“以受众为中心”、提炼好标题,并且做到自上而下思考。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金字塔思维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金字塔思维》培训的心得与体会1  最近参加公司组织的【金字塔思维】的培训,结合【金字塔原理】和【结构化思维】进行了自我系统梳理,这让我发现了自己之前的很多诟病,尤其在如何利他等方面考虑不够周全,通过培训似乎离着真理更近了一步。   之前听说过思维模式的三驾马车:发散思维(思维导图)、平行思维(六顶思考帽)、金字塔思维。第一种发散思维,写咨询报告用的比较多,研究架构的梳理都是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的,比较有经验,不再赘述;第二种平行思维,用在产品需求评审的时候非常有效,让不同岗位的同学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之前也培训过,不再赘述;第三种金字塔思维用在产品规划、项目汇报、阶段总结等场景,具备非常强的普适性,尤其适合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   其实结构式的思维逻辑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不断锻炼出来的,我想通过「金字塔原理」培训都可以帮到自己的。   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麦肯锡顾问公司(McKinsey Company)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顾问。她针对商业或专业人士,以及在工作中需要撰写复杂的报告、研究论文、备忘录或口头沟通而开发的内训课程。   金字塔思维,简单来讲,就是任何事都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结论先行),然后这个结论由三至七个分论据支撑,而这些分论据又本身也可作为分论点,如此延伸下去,犹如一个金字塔。   讲师反复强调:现象不等于原因!运用归纳和演绎原则,可以熟练运用:设定场景、确定主题、设想问题、回答问题,掌握好深度(公理/定理/已知条件)和宽度(每个主题词都用到),由此可以总结出金字塔思维模式:   标准式:情景(S)→冲突(C)→问题(Q)→解决方案(A)   金字塔思维有的四个最基本的特征:   结论先行:一篇文章只有一个结论,而不仅仅是形式表达,要求利他、简单和准确;   上下对应:任何一个层次的分论点都是其下一个层次的概括,这里要提到一个极高的要求MECE(分清/分尽),即彼此相互独立且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   分类清楚:每组的论点必须属于同一个范围;   排序清楚:每组中的论点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概括来说,「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清晰思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最重要的是记住:评价权属于他人。噢,对了,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下乔帮主、雷布斯、老罗、罗胖子、李善友乃至柴静的演讲或者脱口秀,是不是他们演讲结构都很熟悉?没错,都是依据「金字塔原理」来准备的。   《金字塔思维》培训的心得与体会2  我听说这本书很久了,今年年初,出于好奇才推荐给大家看,也是督促自己尽快采取行动。上周利用飞机上的时间终于看完了,总体感悟有两点,现与亲们分享:   一、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文字编写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看看这本书;如果你上述的四种能力已经很好了,可能在看的时候就会感觉本书的讲述很粗浅。所以,我始终主张:   1、书无好坏,只有适合与否;   2、桂花树下读书会的活动是免费的,你只需要奉献出自己不再需要的3本书即可。当然,在你参加了3次读书会得线下活动后,你也就荣升为“桂友”,也就能享有免费借书的待遇;   3、无论你的行业和专业,抑或是全职在家相夫教子的人,都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逻辑和推理能力:在我申请MBA的时候,曾经系统地学习了逻辑,当时,觉得没有太多实际用途,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后续的工作中,才越来越发觉:处处都有逻辑的影子!受益于逻辑,我的北大硕士论文只用了7天(其间还在经营着自己的公司)就写完并一次性通过;受益于逻辑,我的口语表述能力也日益强悍。   二、我们可以不信佛,但是我们必须相信因果。举个例子,你来看看下面9个句子的陈述,并尝试将其内在的因果关系理顺:   1、你总觉得赚的钱不够花;   2、你对物质的欲望太强;   3、你赚的钱太少;   4、你的能力还有上升的空间;   5、你的攀比心和虚荣心太强;   6、你毕业后几乎每正经看过几本书;   7、你和身边的朋友在一起总是讨论吃喝玩乐等休闲话题;   8、你的心根本静不下来;   9、你很满足现状。   理顺之后的表述是这样的:   你觉得钱不够花,有两个原因:1、你赚的钱太少;2、你对物质的欲望太强。   为什么你赚的钱少呢?主要是因为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为什么你对物质的欲望太强呢?主要是因为你的攀比心和虚荣心太强。   为什么你的能力不够好呢?主要是因为你很少学习,比方你毕业后几乎每怎么看过书。   为什么你的攀比心和虚荣心太强呢?主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