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中式认知疗法 (一)“导之以其所便”:开导劝慰法 ■要诀: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灵枢) ● [医案]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弓,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二)“借其欺而反欺之”:以欺制欺法 ■要诀:其治之之法,亦惟借其欺而反欺之,则真情自露而假病自瘳矣,此亦医家所必不可少者。 ● [医案]孙姓童,一日游寺观,见神像有须,试拔之,得一茎,归告其母。母信佛,吓之曰:“今夜神必来捕汝,其慎之。”童信其言,恐惧万状。入夜果寒热剧作,延某名医往诊,医询得真情,因谓之曰:“神像泥塑者也,拔一须无碍也。”童不信,医佯为愤怒,谓童曰:“我往拔以示汝”,旋返,出须示之,童遂悦服。翌日热降病愈。其实医生示看,乃猪鬃也。 ● [“以欺治疑病”医案]一人在姻家过饮醉甚,送宿花轩,夜半酒渴,欲水不得,遂口吸石槽中水碗许,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心陡然而惊,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觉闭塞,日想月疑,渐成痿隔,遍医不愈。吴球往视之,知其病生于疑也。用结线红色者,分开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同饭捣烂,入红线丸十数丸,令病人暗室内服之,置宿盆内放水,须臾欲泻,令病人坐盆,泻出前物,荡漾如蛆,然后开窗,令亲视之,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 (三)“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转移注意力法 ■要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 [医案]杨贲亨治一贵人,患内障,性暴躁,时时持镜自照,计日责效,数医不愈。召杨诊曰:“公目疾可自愈,第服药过多,毒已流入左股,旦夕间当发毒,窃为公忧之。”既去,贵人日夕视左股抚摩,惟恐其发也,久之目渐愈而毒不作。贵人以杨言不验,召诘之。对曰:“医者意也,公性躁欲速,每持镜自照,心之所属,无时不在于目,则火上炎,目何由愈?故诡言令公凝神于足,则火自降,目自愈矣。兵行诡道,惟医亦然。”贵人曰:“良医也,厚礼而遣之。” 三、中式行为疗法 (一)“使其习见习闻则不惊矣”:习见习闻法 ■要诀: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 ● [医案]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堕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戴人见而断之曰:“惊者为阳,从外入也;恐者为阴,从内出。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伤矣。” [续]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按高椅之上,当面前下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戴人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伺少定击之,惊也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击门;又暗遣人画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戴人曰:“《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夫惊者,神上越也。从下击几,使之下视,所以收神也。一、二日,虽闻雷亦不惊。 (二)“静坐月余,心疾如失”:气功 ●运用气功来治疗心病,实际上往往综合了转移注意力法、改变认知疗法、调节情绪疗法等多种疗法。这里之所以将之归入行为疗法,仅是考虑到气功疗法往往伴随一定的行为方式(如调身、调息、调心等),依现代心理疗法的一般分类,更倾向于其中的行为疗法。 ● [医案]邝子元由翰林补外十余年矣,不得赐还,尝侘傺(形容失意,引者注)无聊,遂成心疾,每疾作辄昏瞶如梦,或发谵语,有时不作,无异平时。或曰:“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药,能治心疾。”往叩之,老僧曰:“相公贵恙,起于烦恼,生于妄想。夫妄想之来,其机有三: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也;或事到跟前,可以顺应,即乃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也;或期望日后富贵荣华,皆如所愿,或期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登荣,以继书香,与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也。三者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昭见其妄,而斩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 [续前)又曰:“相公贵恙,亦原于水火不交,何以故?凡溺爱冶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