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心理课件1-8
犯罪心理学 任课教师:刘洪翔 联系方式E-mail:liuhongxiang@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学科性质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狭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广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含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策、犯罪心理矫治) 1、犯罪和犯罪人 犯罪:刑法学概念,一般定义为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到刑法惩罚的行为。(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犯罪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 犯罪行为: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行为两大类。 两者之间区别: a、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 b、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 c、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两者之间联系: a、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b、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而定。 c、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错综复杂。一种情况,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具有一致性,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有什么样的犯罪行为;另一种情况,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不一致,包括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结果不一致(如间接故意犯罪,误杀)和本人无犯罪动机但在别人的胁迫下实施犯罪行为。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 研究哪些人的心理 1、犯罪人 2、一般违法人 3、虞犯(最有可能犯罪的6类人员: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参加不良组织者;无正当理由经常携带被政府所禁止的器具者;人格有严重缺陷者。) 4、刑满释放人员和接触劳动教养人员 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 (二)研究哪些课题 1、犯罪心理结构 2、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3、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心理发生的机制 4、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5、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6、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三)犯罪心理学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一)理论 充实、丰富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内容 (二)实践 1、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犯罪心理学的科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保证社会安定 2、为公安、司法、监狱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犯罪等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和方法,以增强他们在犯罪对策方面的业务能力。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和可能性 1、困难 (1)犯罪心理的隐蔽性 (2)犯罪心理研究的间接性 (3)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 (4)难以试验或不可试验性 2、可能性 (1)公安、司法、医生等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 (2)根据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原理,通过证据即行为痕迹来揭示犯罪人的犯罪心理 (3)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 二、犯罪心理学方法论 (一)犯罪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 1、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 2、社会性与生物性相统一 3、内因与外因相统一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犯罪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 1、整体的观点 2、联系的观点 3、相关分析与整合研究结合 4、动态的观点(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以及反应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5、自组织系统 三、犯罪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4、心理测量法 5、归因法 6、案例分析法 7、经验总结法 8、数量统计分析法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1、关于犯罪形成原因的心理学思想 (1)经济状况与犯罪心理 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董仲舒“民愁之聊,逃之山林,转为盗贼”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2)人性与犯罪心理 孟子“性善论”,人之所以犯罪,完全是因为后天教育、社会环境不好导致 荀子“性恶论”人性本恶,不加教化必然导致犯罪 董仲舒、韩愈“性三品”论:上品“圣人之性”不会犯罪;下品“斗筲之性 ”很容易犯罪,中品“中民之性”。可善可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含答案)1-.docx VIP
- 5万吨每年非木纤维漂白浆生产系统方案.doc VIP
- 燃料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doc VIP
- 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及月调度记录表 .pdf VIP
- 2023年下半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含答案)4403.pdf VIP
- 2024年下半年小学教资科目二真题及答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df VIP
- 2025年上半年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真题及答案.pdf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2025青海公司所属华电(格尔木)能源有限公司面向华电系统内外招聘18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青海公司所属华电(格尔木)能源有限公司面向华电系统内外招聘18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