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书法选编,中国最早的“书”与“诗”.docxVIP

清华简书法选编,中国最早的“书”与“诗”.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华简书法选编,中国最早的“书”与“诗”.docx

清华简书法选编,中国最早的“书”与“诗” [摘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书法选编》中有那些精彩的内容呢?这里有中国最早的“书”——《尚书》,包括《尚书》失传篇章的《尹至》《尹诰》《金滕》《说命》《厚父》等。2008年7月,清华大学校友向母校捐赠一批战国竹简。算上少数残断简,这批竹简约2500枚,是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数量较多的一批,学界以“清华简”统一称之。《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书法选编》是“清华简”中辑选出内容较为完整的十六篇,分为八辑出版。古代书法艺术,主要以金石碑刻和墨迹两种形式流传下来。金石上的铭文,经过摹写、铸、刻以及千百年的锈蚀或风雨剥蚀,已难以追寻到古人的笔意;而墨迹则纤毫毕现地保留了古人的用笔,是学习欣赏古代书法艺术最好的范本。《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书法选编》在20 世纪之前,人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墨迹,无非是晋唐时期的片纸数字。喜好书法的乾隆皇帝,得到王羲之、王献之和王珣的“真迹”,专门置“三希堂”收藏以示珍稀。其实“三稀”中的《快雪时晴帖》,为唐人摹本,《中秋帖》是宋人摹本,只有《伯远帖》是晋代真迹。而简牍帛书为我们展现的,是从战国中晚期、秦汉一直到晋代横跨八百多年的各个时期墨迹真品,也让我们看到了古文、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的演变过程。所以在近几十年,吸收借鉴简牍帛书的书法,成为众多希望在继承传统书法艺术上有所创新的书法家的选择。由李学勤先生主编、文物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书法选编》(第一~八辑),为喜爱简牍书法的朋友又提供了一个学习楚简书法的优秀范本。清华简李学勤先生作为国内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研究的领军人物,带领由老、中、青三代学者组成的团队,对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简的整理研究,可以称得上是严谨而高效的。从2011 年《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卷公布,到最近首发的第七卷,以每年一卷的速度整理出版,这在国内简牍文书的整理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已经出版的七卷,无论是分篇、定名、编联缀合、释文各个方面,都代表了学术界一流的研究水平。另外,这批竹简的拍照技术、图版制作和出版质量,也都为学界交口称赞。这次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书法选编》,就精心挑选了清华简中精彩篇章的一部楚简范本。《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书法选编》中有那些精彩的内容呢?这里有中国最早的“书”——《尚书》,包括《尚书》失传篇章的《尹至》《尹诰》《金滕》《说命》《厚父》等。清华简中“史”类文献、以君臣对话体裁文献也很多,还有《子产》、《管仲》自秦始皇焚书之后失传已久的文献。其中的一些警句名言,可以直接写成一件书法作品。2016 年,总理视察清华大学时,专门考察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学勤先生向总理赠送了“民心惟本,厥作惟叶”的卷轴,这句话就集自本书收入的《厚父》篇。“民心惟本”是说民心是政治的根本,民心的向背决定了政权兴替;“厥作惟叶”,是指民心决定了社会的趋向和发展,所以要重视民情民意。像这样的名言在清华简中还有很多,都可以直接用于书法创作。清华简中,还有中国最早的“诗”——《诗经》的佚篇,如记载了周武王宴请重臣晚宴上吟诗的《耆夜》中的《乐乐旨酒》,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周武王流传下来的诗:乐乐旨酒,宴以二公,纴仁兄弟,庶民和同。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如果用白话“翻译”出来,也是一首大气磅礴、充满豪气的祝酒诗:端起这醇香的美酒,宴请凯旋的毕公、召公。兄弟仁厚表率,庶民和乐心同。正当这雄武英壮之年,为定国安邦立业建功。快快喝了这嘉爵中的美酒吧,我们也斟满酒相从。《耆夜》中的《乐乐旨酒》除了周武王的诗,清华简中还有周公的诗。其中周公作的《蟋蟀》,与《诗经·唐风》的首篇《蟋蟀》多有相同之处。而《周公之琴舞》,则让我们见到了孔子删诗之前成套的《颂》诗。在本书收入的《子仪》中,也记载了秦穆公与子仪唱和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但是研究文学史的重要资料,直接摹写下来,就是一幅非常典雅的作品。从文字和书法角度看,这批清华简中,除了《良臣》等篇有一些三晋文字的特征以外,大部分是用典型的楚文字书写。在战国简发现以前我们见到的“古文”,无非就是《说文解字》和《三体石经》上的古文。而近几十年在楚地发现的诸多战国简,让我们见到古文丰富多彩的用笔。其中典型的楚简笔法,横画起笔是顺锋顿笔,先仰后俯,这种起笔为后世的行楷书所继承,而与隶书的逆锋顿笔形成“蚕头”,先俯后仰的“波势”截然不同。这种楚简的典型笔法,对于我们认识行楷书用笔的起源、演变,无疑有新的启示。《良臣》一篇,除了文本来源、用字方面有三晋因素以外,用笔也与楚简明显不同。笔笔中锋的笔法,在《良臣》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用笔的差异,也让其与楚系文字的方中寓圆、飘逸流畅不同,显现出圆润厚重、柔中带刚的别样风格。对照晋系的《哀成叔鼎》铭文,也可以印证以往对晋系金文“丰中锐末”特点的概括是有简牍墨迹依据的。哀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