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燥热型咳嗽中医药辨治研究探讨
燥热型咳嗽中医药辨治研究探讨 关键词:燥热型咳嗽;中医药治疗;探讨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1-0008-04 咳嗽是常见呼吸道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阻止外来物进入气道。过于频繁的咳嗽则给机体带来不适,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国内外已对咳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诊疗指南[1]。近年来中医药诊治咳嗽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从病因病机分析,将其分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两大类,其中,燥邪与外感咳嗽有着密切的关系,燥热型咳嗽以外感咳嗽证候分类中的燥邪伤肺证(温燥型)为主。《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明确定义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其中,燥邪伤肺证咳嗽的证候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咳甚胸痛,或痰黏不易咯出,初起可有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脉小而数[2]。本文对燥热型咳嗽(燥邪伤肺证)进行了中医药的辨治研究探讨,旨在更好地指导燥热型咳嗽的临床治疗。 1燥热型咳嗽(燥邪伤肺证)病因病机探讨 1.1燥邪与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变动为咳。”,“天气通于肺”;《素问·气交变大论》“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甚则咳喘逆气,……,咳逆甚而血溢”;《医贯》[3]述:“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民病反侧咳逆,甚而血溢”。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曰:“燥自上伤,均是肺先受病。”,又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喻嘉言说:“试草木箐英可掬,一乘金气,忽焉改容,焦其上首,而燥气先伤上焦华盖,岂不明耶”。以上经文概括地论述了燥邪与肺的关系,在五行中,肺与燥气同属金,燥邪与肺关系极为密切。由于肺与外界大气相通,燥邪伤人,首先损伤肺之阴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则出现咳嗽。 1.2燥邪与热邪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清·陈平伯《温热病指南集》曰:“风温为燥热之邪,燥令从金化,燥热归阳明,故肺胃为温邪必犯之地。……,风温为燥热之病,燥则伤阴,热则伤津,泄热和阴,又为风温病一定之治法也。”;吴鞠通亦曰:“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清末名医黄元御[4]述:“其燥热为嗽者,金燥而火炎也。”。《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记载了明代李梃的论述:“肺经血燥,掌心热,十咳者,肺无津也。” 以上经文阐述了温即温热邪气,善于熏蒸发散,耗伤阴液,而生燥邪。燥热邪气是不分离的,其聚于上焦,则唇、舌、咽、鼻干燥;肺乃娇脏,肺受热灼,燥热阴伤,则气道失于濡养,肺气清肃失常,上逆而为咳;燥热之邪搏结于肺之门户—咽喉,表现为咽痒呛咳证候。肺经燥热下移大肠,而见大便秘结,手心热。 1.3燥热与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燥胜则干”之说。“咳谓无痰而有声,肺受火侮也。”《景岳全书》述:“盖干咳嗽者,以肺中津液不足,枯涸而然”[5]。《张氏医通》论述:“有人咳嗽十数声,而痰不出者,肺燥盛而痰涩也。”《丁甘仁医案》[6]述:“咳呛两月,音声不扬,咽喉燥痒,内热头眩。脉濡滑而数,舌质红,苔薄黄。初起风燥袭肺,继则燥热伤阴,肺金不能输化,津液被火炼而为稠痰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 以上经文明确指出燥热型咳嗽的少痰、痰粘的机制,一方面是肺津受伤,肺失润养,清肃失常,停津为痰,另一方面是阴津不足易生内热、灼津成痰,故表现为“干咳”、“呛咳不爽”、“咳嗽十数声而痰不出”、“涩痰”、“稠痰”、“甚则痰内带血、胸胁牵痛”等。 1.4燥邪与环境及体质周光[7]提出“西北燥证”,“燥发无时,非独秋有”,“燥旺于西北,盛于四时”之说;毕云[8]认为“昆明地处亚热带与北温带交接处,常年气候温暖如春,非仅秋季,四季皆可感受燥邪、热邪,即使感受风寒之邪,亦常化热化燥。尤其青壮年,素多阳盛,又喜食辛辣香燥及肥甘厚味,更易生热、生燥,纵然无外感燥热之忧,亦有内生燥热之虑。”;施兴黔等[9]认为“昆明地区感染后咳嗽患者的证型以风燥伤肺为主要证型”。陆家龙[10]认为“昆明人四季感冒后咳嗽都有着基本相似的特点……总的病因病机为素体阴虚燥热,外邪入侵,加之广谱抗生素及随处可得的清热中成药的广泛应用,使得邪气未除,又气阴两伤,而导致正虚邪实胶着难解,咳嗽持久不愈”。上述观点皆说明了燥邪与环境因素及个人体质有关。 2燥热型咳嗽(燥邪伤肺证)的辨证治疗探讨 2.1古代医家常用治法 2.1.1甘寒润肺《张氏医通》述:“咳而无痰者,以甘寒润肺。”“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