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管理.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管理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王爱霞(1969.10-),女,大专,山东人,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管护师。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门诊病人因输液所致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环境因素、护士因素、患儿因素、家长因素均可影响输液安全。结论:做好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患儿门诊输液的安全。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21-02   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输入病人体内,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意外情况发生,病人无不良反应[1]。门诊输液作为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给家长和患儿带来方便,已成为家长愿意接受的治疗方式,本文从环境、护士、患儿、家长方面分析,查找出治疗中的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共计21例因门诊输液所致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其中,未严格执行医嘱1例;未认真检查药液1例;液体外渗11例;沟通欠妥5例;药物过敏3例。   2 方法   对发生的门诊输液安全问题,由专职护士记录于护患问题登记本,科室人员讨论分析发生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   3 结果   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3.1 环境因素   3.1.1 儿科门诊输液具有流动量大,家长较多、患儿恐惧、哭闹、不配合等特点;输液室空间相对狭小,造成人员拥挤环境嘈杂,加上门窗常闭,空气污浊,;有些家长不注意生活习惯,垃圾随地丢弃,致使输液室内环境卫生较差,增加感染机会。   3.1.2 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根本无法控制,地面、床面、治疗台面、墙壁等随时被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可能,尤其是腹泻患儿,大便次数多量大,污染面也大,常造成感染的隐患[2]。   3.2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2.1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琐碎,重复,压力大,护理人员忙于治疗, 医嘱和药品查对疏忽, 如个别医生字迹潦草,药名书写欠清晰难于辨认,或由于药剂人员发药时,把关不牢,而护理人员未严格核对。   3.2.2 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或药物标签不清,又未分开放置,如未将地塞米松和病毒唑分开放,使用时需仔细核对。   3.2.3 输液室内声音嘈杂,同名同姓或同音字患儿较多,护士叫患儿名字时,家属听错应答,或由于年龄大,说方言,听普通话听错而护士未严格查对时易造成差错。   3.3 交叉感染因素   3.3.1 输液患儿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者,其次为肠道感染,脑神经损伤者,病种混杂,人员密度大,相互间易造成交叉感染。   3.3.2 各种治疗用具,及护理人员的手,如果护士因忙碌而未认真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将成为重要的感染源.   3.4 药物性质及配伍禁忌   3.5 护患沟通欠妥因素   3.5.1 儿科门诊输液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容易成为冲突多发区,有报道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3]。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过高,护士为了力求达到一针见血,注意力集中于穿刺的整个过程,忽略了对患儿的安抚和家长的沟通,一旦穿刺不成功,易产生埋怨情绪,甚至恶语相加。家长怀疑护士对患儿的公平性,认为护士不一视同仁,担心护士为后到者输液,无根据指责护士。   3.5.2 患儿到医院就诊,从导医指引-挂号-诊疗-缴费-取药-注射等多层次流程,如果家长在哪一环节发生不愉快,在输液时发泄不满情绪激化矛盾[4]。   3.5.3 由于患儿小,对注射产生恐惧心理,不配合及自我约束能力差,烦躁,哭闹,用手拽扯头皮针,或因家长看护不当,易使针头脱出血管外,导致穿刺部位肿胀。拔针后家长只专注于安抚患儿,未按要求按压注射部位,或多个患儿同时拔针,护士来不及告知按压的方法,引起注射部位出血。   3.5.4 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不了解药物性质随意调节输液滴数。或担心患儿哭闹,为了安抚患儿,带患儿到室外走动,易引起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   4 护理对策   4.1 治疗室、输液室布局合理。治疗室采用密闭式,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设立家长等待区。输液室分感染病室和非感染病室。每日通风至少2次,做好消毒隔离。床单位每日更换,若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备有患儿小便桶,用后及时倾倒。   4.2 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严格输液查对制度,认真执行医嘱。护士接诊输液患儿时先根据处置单与病历严格三查八对,如有疑问及时与开具医嘱的医生或药剂人员询问清楚。配制液体时严格检查液体与药品质量,标签不清者禁止使用;注意药物是否完全溶解,不要把药物结晶,未溶解颗粒或安瓶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