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林版)教学课件:6.2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第6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 分类经营 1、林业分类经营(forestry management category)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释义》中对林业分类经营的解释是: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2、林业分类经营的客观依据 依据林业的生态与经济两大基本属性,要想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必须对林业进行分类经营。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部分由企业来经营,自负盈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生态公益效益的部分由政府来配置其资源,资金投入应由财政负担。 3、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分类经营的内涵比森林分类经营要广,森林分类及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分类是手段,不是目的。 (1)林业经营的对象——森林的分类及其森林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是森林森林经营的基础。森林分类经营又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分类经营是以林种经营目标为依据的组织形式,便于目标管理。 (2)经营主体的分类 公益林的经营主体是由政府提供经费的事业单位; 商品林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类 从管理体制上分 一般公益林分成三级管理体制: ①政府直接管理 ②地方各级政府划定的公益林有地方管理 ③分散的部分公益林按隶属关系由部门单位或 农村集体负责 还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管理体制: ①政府直接管理 ②社会管理 ③群众自己管理 商品林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从运行机制上分 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原则。 商品林实行“谁经营,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市场运作,参与竞争,实行基地化规模经营”的原则。 (4)经营制度、经营模式的分类 公益林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商品林要运用新的技术和模式,力求取得高产出,高效益。 4、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 (1)经营原则 A、传统的森林经营原则: 永续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公益性原则; B、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 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生态系统的完整 和生物伦理; (2)经营目标 1、传统的森林经营目标: 充分提供食物和生活资料、货币收益最大、土地纯收益最大、林地纯收益最大; 2、现代森林经营目标 a.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 b.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最大; c.森林游憩等社会效益最大; d.林产品等经济效益最大; 各目标间的关系,大体可分为3种情形 (1)独立关系:某种资源的利用不影响其他资源的利用,或对某一目标的追求不影响对其他目标的追求。 (2)互补关系:资源利用的相辅相成关系,或追求目标的相辅相成关系,如林地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能提高森林的游憩功能。 (3)竞争关系:某种资源的利用与其他资源利用间存在矛盾,或对某一目标的追求与追求其他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3)经营的理念 A、分类经营 B、永续经营 C、协调(整体)经营 D、生态系统经营 E、多种经营模式 (一)、回归自然林业的提出 德国是林业的发祥地,传统经营针叶、单纯的人工林。经过多年的经营后发现,单纯经营针叶人工林有很多的弊端,如地力衰退、林分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到了19世纪末,林学界开始重视在森林经营中起主导作用的自然规律,提出森林经营要符合自然规律,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慕尼黑大学校长盖耶尔教授。 盖耶尔提倡:尽可能地利用森林生产力,尽可能地保护和维持森林,并尽可能地多收获的回归自然思想,反对营造人工同龄纯林,主张利用天然更新经营混交林。用一句话说就是森林经营应回归自然,应尊重自然规律,应利用自然的全部生产力。 (二)、恒续林(continuous forest)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在林业中采取了改变针阔混交林为人工纯林。最初固然增加了经济收入,但由于大面积同龄纯林所引起的病虫害、地力衰退、生长下降以及其他危害的严重后果,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视以天然更新为基础的各种作业法的研究同时展开了对皆伐单层、同龄林的批判。在这中情况下,由伊尔和缪拉提出了一种纯粹自然主义的恒续林思想。恒续林思想认为:森林是生物与土壤、气候的集合,森林经营必须以恒续作为指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