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班会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看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流露着父母的爱,帮助学生发现在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斥责中充满着爱,促使学生在那些早已习惯的爱的行为中理解、感悟亲情。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 二、 班会流程 1、 主持人致开幕词“爱在屋檐下” 2、 歌唱《烛光里的妈妈》(烛光、心形) 3、 话剧第一幕:开学第一天(旁白) 4、 话剧第二幕:第一个周末,回家 5、 话剧第三幕:天凉,妈妈送被子来(旁白) 6、 独舞:沉思,开始懂父母的爱(旁白) 7、 话剧第四幕:《成长记录册》汇报成绩(旁白) 8、 散文朗诵《感悟亲情》 9、 古筝演奏《出水莲》 10、 班主任总结 11、 结束语:向全天下的父母致谢!
爱在屋檐下 ——初一(3)班亲情主题班会 (全场灯灭,背景画面《爱在屋檐下》——初一(3)班亲情主题班会由12个同学组成一个心形图案,每位同学脚下有一个蜡烛,两位歌手逐一点燃蜡烛,《烛光里的妈妈》前奏响起,背景画面《烛光里的妈妈》) 主持人:还记得父亲那坚实的肩膀吗?还记得母亲那灵巧的双手吗?是你们,伴着我成长;是你们,伴着我品尝生活中的辛酸苦辣。你们的爱是我们成长的见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在屋檐下》——初一(3)班亲情主题班会。《爱在屋檐下》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两位歌手演唱《烛光里的妈妈》,12个同学缓慢退场,前场灯开) 主持人:(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是的,当我们第一次踏上金中南校这方沃土时,心里难免有点“花自飘零水自流”。于是,我们的主人公晓琳开始了这样的心路历程。 (背景画面《花自飘零水自流》,短剧《来金中南校的第一天》) 短剧《来金中南校的第一天》 (爸爸坐在宿舍的椅子上,妈妈在帮女儿叠着衣服。) 妈妈跟女儿唠叨着:“晓琳啊,没有妈妈,你可要学会自己独立啊。” 晓琳:“恩,我会的。” 妈妈:“要常去食堂吃饭,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不要饿着。钱不够就叫妈妈给你带来。” 晓琳:“嗯,我知道啦。” 妈妈:“天气冷了,要记得多加几件衣服,不要感冒了。” 妈妈:“衣服就放在衣柜里,药箱里有药,牙膏和牙刷放在阳台的洗衣台下面。” 晓琳:“嗯,好了好了。” 妈妈:“要把学习搞好,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开小差。” 晓琳:“嗯,好啦,我知道啦” 妈妈:“要和同学好好相处,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总是闹别扭,也不要总是想着玩,要常打电话回家。” 晓林:“恩,好拉好拉,我知道拉” 妈妈:“出去转转吧,认识一下新同学也好。”(女儿没有立刻出去) 妈妈:“咦,你怎么还没出去呢?” 晓琳:“嗯,好,我出去了。” (女儿出去了,母亲脸上露出了一丝哀愁。) 妈妈对一旁沉默的爸爸说:“哎,真不知道晓琳能不能习惯这里的生活。” 爸爸叹了口气:“唉,这也得让他慢慢适应吧,总不能这样老宠着她吧。” 妈妈:“可是他在这个学校连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 爸爸:“我们也是时候该收手让她学会独立和自理了,我们不能总事事帮她做好吧,要不我送她来金中南校干嘛,我这也是为了她以后的人生呀!”(爸爸慢慢站起来,晓琳回来。) 爸爸语气平淡地说:“晓琳回来了?如果没什么事儿,爸妈先走了。” 晓琳:“嗯,爸。” 妈妈又叮嘱说:“衣服放在柜子里,药箱里有药,牙膏和牙刷就放在阳台的洗衣台下面。” 晓琳:“好了,我知道了,你们走吧” 妈妈:“我们走了。” (边说边轻轻把母亲往外推,等母亲走远几步,又喊着“妈”恋恋不舍地追上去拉住母亲的手。) 妈妈:“怎么了?”(关心地) 晓琳:“没,没什么”(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 爸爸:“没什么事我们就走拉,记住你妈跟你说的话。” 妈妈:“我们走了,记得打电话回家。”(依依不舍地)
晓琳:“嗯,知道啦。”(目送父母离去,背景音乐响起) 晓琳回到宿舍里,捧着茶杯,坐在椅子上,沉思起来。(旁白) (旁白)我手捧茶杯,闭上眼,让思绪引导我。隐约地,我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衣服放在衣柜里,好好吃饭,天凉要加衣,要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搞好关系,打电话回家……”对了,这是来金中南校离别前,妈妈对我说的一番话。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爱唠叨在家里是出了名的,不论我去哪里,上学旅游,甚至过马路妈妈也要唠叨上那么一大堆。平常,我对付这种唠叨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妈妈一开始说,我马上想别的,等到她说完了,我就以几个“好,我知道了”来让妈妈心满意足的离开。可现在,我觉得,我似乎做错了。唠叨,不就是爱么?没有爱,又哪来那么多情真意切的话语?是的,我错了!我一直漠视这种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