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骼肌肉系統疾病(骨科)物理治療 謝悅齡 助理教授 物理治療有四個次專科。其中骨科物理治療師的專長是處理骨骼肌肉系統的問題。凡肌肉骨骼系統的各類疾病所需之非吃藥、打針的保守治療概可稱之。 ??服務個案種類:下背痛、肩頸部酸痛、緊張性頭痛、五十肩、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人工關節術後復健及衛教、截肢復健、脊椎側彎、運動傷害外傷性腫脹、肌韌帶損傷、腕墜道症候群、網球肘、媽媽手、顏面神經麻痺、僵直性脊椎炎、各關節僵直攣縮、手術後復健、手術前後衛教等。 空間設備:骨科物理治療室含有完整水療室乙間與二間。專科治療是面積約100坪。專科治療的設備有頸腰椎牽引治療器、電刺激器、經皮神經肌肉電刺激、超音波治療器、熱敷治療器、紅外線、紫外線、蠟療儀、向量干擾治療器、磁場治療器、低能雷射、等速訓練器、冷療、指梯運動器、肌力訓練器、徒手治療床、水療室設備有上、下肢水療桶、全身水療桶。 治療項目: 1.儀器治療:以儀器設備提供以下之效能,控制與解除疼痛、降低水腫與肌肉痙攣、維持與增進組織癒合、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肌力、耐 力訓練。 2. 徒手治療:包含肌膜放鬆術、肌能放鬆術、關節鬆動術、關節按摩術深層按摩術、局部循環促進術、點處按摩術、肌肉放鬆術。 3.運動治療:肌力平衡訓練、肌力與耐力訓練、關節體位感覺促進、姿勢平衡訓練、增進關節活動、步態矯正與訓練、省能訓練。 發展史 早在西元前就有人對肌肉、關節扭傷的部位施行牽引、推拿或鬆動術。那時代雖沒有很清礎的治療理論,但史上也記載著兩位代表人物-Hippocrates及Galen。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有學者明確地指出關節、骨骼會有病變,主要來自於血液循環不良的理論。十九世紀末期開始有學校開班授課整脊術;並提出人之筋骨會酸痛,是因神經受到壓迫的理論。後人看歷史,應會讚嘆骨科物理治療史上,早在十九世紀就有相關的理論發表。二十世紀初期,物理治療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地開辦,這些學校的學子真正奠定了今日物理治療的水準與規模。 早期較具有理論基礎,且較有系統性發展的肌肉骨骼物理治療,應包括電熱療與徒手治療兩大領域。尤其是徒手治療,在北歐及紐、澳兩地快速地生根發展,並且積極地向世界各地推廣。二十世紀中期,像Maitland、Mennell、Cyriax都是各具特色的徒手治療的代表性人物。 美國物理治療學會一直到1974才成立骨科次專科部門,特別以生物力學、肌動學、體表解剖學,研究骨科病患的臨床物理治療之診斷與治療。近二十年,骨科物理治療最重視的莫過於「運動治療」。任何一位骨科患者,幾乎人人皆需藉運動項目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而早期常用的儀器治療已在淍零中。舉凡退化性關節炎、下背痛、脊椎側彎、運動傷害……..人人都需「運動治療」。所以運動治療成為本世紀骨科物理治療最主要的內涵。 運動治療 運動一詞是遠古希臘時代的希波克特斯 (Hippocrates)所提出的,他觀察到無法舉腳運動的病人,在下肢肌肉會有萎縮的現象,所以他認為運動的效果可以強化無力的肌肉;當時人們也已經知道快走可以改善肥胖。體能訓練的觀念隨著奧林匹克競賽傳入了羅馬,羅馬當時最著名的醫生葛蘭(Galen)於著作中 (On Hygiene),根據運動的強度、持續時間、頻率、使用的儀器及運動的部位等,將運動加以分類。陸續的學者多相信運動具治療的功效。 十六世紀時,福區斯( Leonard Fuchs, 1535~1566)在其著作中也將運動分為兩種:一為純粹的運動,一為運動和工作結合的觀念;所以這時候已開始將運動和生活的活動結合。十八世紀則以運動相關的觀念發展為主,如以運動提升活動度、肌力及靈敏度。 十九世紀為運動訓練快速發展的時期,初期歐洲正值拿破崙時代,首重運動員和軍隊的體能訓練,而戰後將這些訓練的觀念運用至人民一般的治療性運動,尤其是當時運用於脊椎側彎的例子,包括漸進式的肌力運動、按摩或姿勢矯正等。到1853年,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運動觀念開始出現,法國人波奈特(Bonnet A)提出休息對關節炎的患者來說是暫時的,急性期過後應給予功能性的運動(functional exercise)。1854年愛爾蘭人史督克(Stokes W)針對心臟疾病提出規律性和有計畫性的運動方式。 十九式世紀末期,神經學家開始注重半邊癱瘓的運動治療,當時將治療分為三個階段:休息、被動關節運動和肌肉再教育的訓練;後來更出現行走的訓練方式。而十九世紀對俄國來說,一直是個戰亂紛擾的年代,所以按摩和運動治療被廣泛地使用。在歐洲蓬勃發展運動治療運用的同時,也將這些觀念傳至美洲大陸;並經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運動治療便成為醫學領域重要的一部分。 二十世紀時期,對於肌肉生理特性和反射機制的研究蓬勃發展之際,正值50至60年代,出現各種運動治療的觀念,包括阻力訓練運動、等速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