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课件(共24张PPT).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课件(共24张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课件(共24张PPT)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了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它有力的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内容、意义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1.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一个新的国家形象 2.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 题 五 盈江县第一高级中学 杨 谊 教学目标 问题探究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问题探究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求同存异”的方针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针:“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材料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材料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材料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格局。首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其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3: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新中国为什么要制定三大外交方针? (1)两大阵营形成并走向对峙(最重要的特点) (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3)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敌视和封锁 三大外交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例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其内容是( ) A.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C.独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之外 D.重点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例题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 ) 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 ②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 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④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B A 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新中国迎来了第 一次建交高潮 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 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3.参加国际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4.万隆会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同”和“异”分别指什么?这个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从对会议、中国、亚非国家三个角度)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内涵 “同”:主要体现在在近代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异”:主要体现在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