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件1.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件1.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件1

第 2 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国内: 国外: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内因 1.农奴制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2.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3.“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反对农奴制 4.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 5.农民起义的打击 外因 1.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  英法) 2.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材料阅读】 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3月” 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2月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 3.特点: ⑴原因: 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缓慢而又谨慎.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2.目的: 3.特点: ⑴原因: ⑵表现: 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改革机构由秘密→公开; 成立委员会。 4.结果:通过改革法案 农业地区: 工商业较发达地区: 草原地区: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缓慢而又谨慎. 沙皇的抉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为了巩固统治,沙皇不得不自上而下实行改革。 二、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内容 (文明冲突的结果)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 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 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A、要交付赎金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4、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不能随意离开赎地 2.“二一九法令”的内容(政治、经济、组织) 3.进步与局限 进步性: 1、 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2、作用: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3、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教学方法:阅读教材与书本图片,利用学思之窗和资料回放的资料组织学生课堂辩论 俄罗斯的一个农民家庭 请看书思考:“解放”法令的颁布和实施, 是农民想要的解放吗? 政府给农民的解放是怎样的? 农奴向沙皇欢呼 从地主的土地上解脱出来,不再依附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农民的要求: 实际情况: 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改革 “ 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局限性:   1、 “解放”法令是妥协的产物。改革后,俄国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肃清封建残余势力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2、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负担仍旧沉重。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  1861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者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民的希望,他给予人民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日呢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我们不需要沙皇----我们想要一个实在的人,他理解生活,也理解选择他的人民.” 材料二  1876年一位封建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