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部地区制造业面板数据
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部地区制造业面板数据
//.paper.edu.cn
- 1 -
王良健,单武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
摘 要:本文通过计算 2003、2007年制造业的 Hoover指数、Krugman指数、行业平均集中
率和行业基尼系数等指标,分别从地区和行业的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制造业分布状况,发现
2003—2007 年中部地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与全国其余地区的差异度有所提高,制造业专业
化水平有所提升。并且发现在全国制造业均倾向于集中到东部沿海地区的背景下,中部地区
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在整体上略有提升。本文还基于 1998-2007年中部地区制造业的面
板数据,对中部六省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
本文认为,中部地区应该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扩大市场需求,以提高地区专业化、产业集
聚程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部地区;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
0. 引言
中国的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六省,土地面积为 102.7 平
方公里,占全国的 10.7%,2007 年人口 3.53 亿,占全国的 26.7%,是我国的人口大区和经
济腹地。中部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自然资源丰富,在中国的地域分工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的重要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
却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2007 年,中部六省的 GDP 总
量为 52040.92 亿元,仅占全国比重的 20.8%,中部经济总量及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都已经
处于落后的地位。中部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2004
年中国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对中部崛起战略非常拥护,并抱有很高期望。
河南、湖北希望藉此“中原崛起”和形成“武汉经济圈”;山西、湖南则希望借助中部崛
起政策重点建设“太原都市圈”和实现“长株潭一体化”,加快自身发展;安徽、江西既
“东张”又“西望”,一方面积极融入东南沿海,一方面又希望与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
(孙海鸣主编,200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在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下,参考美国发展的历史经验,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经
济崛起主要还是应该提升地区产业结构,走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的道路(范剑勇,2002),
从这一思路出发,中国地区差距的缩小主要是促使中部地区工业(主要是制造业)的发展,
改变目前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的现状。
近年来,关于中国的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状况的研究有很多,但得出得出的结论存在
争议。例如:Young(2000)通过对各地国民收入的五个部分(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和贸易)
以及三次产业相对比重演变的分析, 认为中国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程度在降低。但是,另
外一种观点却认为中国各省区之间的产业专业化是加强的。例如:Naughton (1999) 通过使
用中国省市投入-产出表的数据研究指出, 1992 年中国的地区专业化与1987 年相比增加了
许多。Fujita and Hu (2001) 发现中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生产结构差异在不断扩大。
Ge(2002)通过测算Hoover专业化系数和Krugman专业化指标得出以下结论: 从1985 年到
1999 年, 各地区的专业化程度显著增加。范剑勇(2004) 通过测算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
区间专业化指数, 得出了2001 年的地区专业化指数比1980 年有了显著的提高的结论。而白
//.paper.edu.cn
- 2 -
重恩等(2004)则利用两位数行业的数据研究发现在同一时期中国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呈上
升趋势。对于中国行业区域聚集程度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白重恩等(2004)认为过于粗糙的行
业分类可能导致Young (2000)的结论出现偏差。
对于中国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程度提高的原因,Fujita 和 Hu(2001)认为是由于中国实
施了倾向于沿海地区的经济政策,更是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结果。Kim 和 Knaap(2001)发现,
经济向沿海地区的集中早在中国政府采取地区非平衡增长政策之前就已经出现,其中的原因
包括沿海地区在地理上容易与外界交流以及基础设施网络密度高,等等。Gao (2003)证实了外
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于地区工业增长的积极作用。文枚(2004)发现改革以来的工业集聚
支持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拟从地区和行业两个角度来描述中部地区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变化。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从地区的角度,对 2003、2007 年中部六省制造业的地区专
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