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绪论宣讲培训.ppt
刘完素(字守真,后人尊称刘河间) 学术观点:倡“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生火”。倡导火热论 ——寒凉派 代表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 学术观点:“邪去则正安”。倡导祛邪论 一一攻下派 代表著作:《儒门事亲》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 学术观点: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土派 。 代表著作: 《脾胃论》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学术观点:倡相火论、“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称为滋阴派。 代表著作: 《格致余论》 姓名 派别 学术观点 代表著作 刘完素 寒凉派 火热论、倡“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生火” 《素问玄机原病式》 张从正 攻下派 祛邪论“邪去则正安” 《儒门事亲》 李杲 补土派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朱震亨 滋阴派 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格致余论》 3.明清时期: 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阶段 (1)集古代中医基础理论之大成,出现 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楼英的《医学纲目》、 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张介宾的《景岳 全书》和清·吴谦等的《医宗金鑒》等对历 代医学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2)大胆提出了一些新创见: ① 赵献可,张介宾提出了“命门学说”,探讨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原动力。 指出“命门”中所藏的阴阳水火是人身脏腑 阴阳之根本。 ② 李中梓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 天之本”的重要论断,使中医藏象学说得到 了深化。 (3)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温病:为热性病的总称,以急性发热, 热象显著为特点。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是 与外感热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明·吴又可: 著《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指出“温疫”的病因是一种异气所感。提出“戾气学说”。是医学史上第一位温病学家。 清·温病学理论日趋完善,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涌现出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薜生白。 清代温病四大家的突出成就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 薛雪(字生白) 王士雄:字孟英,著作《温 热经纬》,汇集古今温病学成 就,集十九世纪温病学之大成。 (4)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是一部科学巨著,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学的成就, 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被译成英、法、德、日、朝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该书载药1892种,附方11096首,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为分类基础,分为16纲60类。 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5)清·简明实用的本草和方书陆续出现。大大地丰富了中药学宝库。 如汪昂《本草备要》、黄宫琇《本草求真》著。 (6)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倡导活血化瘀的诊治方法。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重视解剖,改正了前人解剖方面的错误,并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创立六腑逐瘀汤。 4、近、现代中医学的发展 近代,鸦片战争以后,隨作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传入,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中医理论的发展,呈现新旧并存的趋势。 《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 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 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创立 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2)《难经》 在此同时《难经》作为《内经》的辅翼,同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容。成书在汉以前,相传为秦越人所著。 创造性提出“独取寸口,以知五脏六腑死生吉凶”的诊脉方法。 创“右肾为命门”说,《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2.辨证论治体系的创立和应用: 《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 论治的专著,为临床医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1、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2、作者:张机,字仲景,后世誉为“医圣”。 3、《伤寒杂病论》内容与成就: (1)《伤寒论》:22篇,397法,113 方,确立了外感病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 (2)《金匮要略》:25篇262方,载病40多 种,对内伤杂病进行了辨证论治。成为历代医家辨证论治的楷模 3、药物专著的问世 《神农本草经》是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确立 了中药理论的基础,集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 (1)成书年代:汉代。 (2)作者:托名神农。 (3)内容:收载中药365种,分为三类,其 中植物类239种,动物类65种,矿物43种。 首先对药品进行初步分类: 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补养药) 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