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自行设计首台喷气发动机诞生记
中国自行设计首台喷气发动机诞生记
1930年,英国人弗兰克?惠特尔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涡轮喷气发动机专利(图二);过了11年,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面世。在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著名的米格-15和F-84等喷气式战斗机的参战,宣告人类进入了喷气时代。
早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我国尚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就有一批知识分子或留英或赴美欲走航空救国之路。其中的一些人投身于喷气发动机方面的研究,但在学成归国时,腐败的蒋介石政府却使他们失望了;以至他们有的改行,有的从教,有的则去了国外,也有一些人为了追求光明暂时放下专业奔赴解放区。吴大观(图一)即是后者。1948年冬,吴老在北平地下党的安排下一家先去天津,再装扮成商人经唐官屯进入了解放区。他受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接见。聂总勉励吴大观:待全国解放了,要搞我们中国自己的航空。
一年后新中国成立,吴大观是首批被国家调到航空工业部门的技术干部之一,任职于一机部四局(即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他不仅参与了抗美援朝时期的大量发动机的修理与装配,还参加了我国首台涡喷-5(BK-1)发动机的仿制工作。1956年毛主席号召“向科学进军”,要建立包括自行设计在内的独立完整的航空工业。是年10月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室成立,11月吴大观调任室主任。他的副手是自英国学成归来的虞光裕同志(虞在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成立后被任命为第一任总设计师)。从此,吴大观迈进了中国自行设计喷气发动机之路,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确定设计目标
设计室成立后承担的第一个任务是研制喷发1A发动机。当时新中国成立才几年,航空工业的设计力量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情况下设计自己的喷气发动机谈何容易!而且,研制什么样的发动机,设计目标选定在哪儿……设计室面临着重大技术决策。当时,吴大观与同时调到沈阳任飞机设计室主任的徐舜寿进行了多次磋商,分析了我国的工业基础和经济技术水平后认为:必须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最后吴大观他们决定:先设计喷气教练机。飞机定名“歼教1”,发动机定名“喷发-1A”。
涡轮喷气发动机有多种类型,PF-1A是一种双面进气的单级离心式发动机,其结构剖面见图三。它由一个叶轮(图四)和一个单级涡轮以及连接它们的轴组成转子;由附件机匣、前后进气机匣、压气机机匣、燃烧室机匣和涡轮机匣及尾喷管组成静子外壳。
PF-1A的工作原理如下:空气经过前、后进气机匣(又称进气预旋)后分别流入叶轮。叶轮的前后面各有29个径向排列的叶片。高速旋转的叶轮使空气加速并获得能量。空气流在叶轮外侧的压气机扩压器内扩压减速后,转过90°由径向转为轴向流动,然后分成9股分别进入9个单管燃烧室。在燃烧室里,空气与喷入的燃油混合燃烧。高温高压的燃气进入涡轮机匣,先通过45片导向叶片组成的静子通道,再进入由54片实心叶片组成的涡轮,从而驱动涡轮作功。涡轮带动叶轮高速转动。高温气流从涡轮流入尾喷管后喷向机外,产生推力。这是我国首次设计航空喷气发动机,一没有实践经验,二缺乏技术储备,更没有试验设备。一切必须从零开始,技术风险很大。为此,吴大观与虞光裕多次研究商讨,以寻找符合我国国情且力所能及的发动机设计方案。最终他们决定选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刚仿制成功的涡喷-5(苏联编号BK-1)作为原准机,采用相似律方法进行缩型设计。这个方案既可以充分利用工厂涡喷-5的技术资料及一部分毛料、工装设备、锻铸件等,材料也好解决;而且还可降低工艺难度,缩短加工周期,是一条风险小且把握较大的捷径。
当喷发-1进入技术设计阶段后,曾经两次修改方案。第一次是为适应飞机的要求把推力提高到1300公斤力;第二次是1958年3月,空军审查木质样机后,认为发动机推力还不够,应提高到1600公斤力,为此,已发出去的图纸又作了第二次修改。发动机最后定名为喷发-1A,代号PF-1A。
研制的中坚力量
基本方案确定后,首要的大事是设计人员何处来?新中国初期,发动机方面的设计人员真是寥寥无几。经吴大观多方努力,从部局机关、沈阳和哈尔滨的航空发动机厂调来一些技术人员,不过二十来人。而这对于设计一台喷气发动机所需要的设计人员说,只是杯水车薪。后来,国家从南京航专分配了几十名专科生,又从沈阳航校分配来若干名中专生,到1957年初,设计人员达到了100名左右。可是这100人中,大多数学的是活塞式发动机或修理装配制造专业,对于涡轮喷气发动机来说,多数人是闻所未闻;以至有人在设计叶栅试验件时,错把压气机叶片当作了涡轮叶片。
吴大观和虞光裕深感技术队伍建设之重要,培养高水平人材是当务之急。为此,吴老与北航动力系联系,决定在北航开设短期培训班,选送20多名年青人由他带队去学习。短训班自1956年底开始到第二年4月结束,历时半年,专门学习喷气发动机原理和叶片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