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艺术的审美和表现看绘画与设计.doc

从图像艺术的审美和表现看绘画与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图像艺术的审美和表现看绘画与设计 摘要:文章根据艺术家在对形象题材的创作规律和方法上探讨在其艺术实践创作过程中经由思维到精神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的图像艺术形态,展开图像艺术的表现和精神层面的心灵审美论述。 关键字:图像,形态,精神表现 对自然之美,可以说是艺术家们永远自发且无法满足的美感追求。不仅仅艺术家,在所有人的潜意识里,视觉图像的美都经过生活经过阅历在不同人的头脑有不同层次的感受。即使是一件小小的艺术作品,人们也能从其中体会出它的情感和审美。人的美观感受是人类的共同生理特征,正所谓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自然界万物各具不同形态、色彩和肌理。人们首先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从触觉等直接的感觉对其产生一定的认识;自然界中动植物艳丽的色彩、奇特的造型等首先对人们的感官产生刺激,反复的刺激激发起人们的联想、模仿等思维活动”。[①]在艺术创作里事物形象图形化的过程,通常也是艺术表现对象为审美的过程。 一、审美表现下的图像形态 图像形态的开拓研究,可说是从现代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创与研究开始。“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 的音译,德文Gestalt一词意译为“形”、“形状”、“形态”,它源于动词“gestalt en”意为“构成”“形成”的方式和内在因素。这一派图像心理学在20世纪初期发源于德国,他们以许多实验证明了人的知觉有向往良好的完形趋向。在我们经验中的东西,印象总是一个整体,例如听曲调,总是旋律形式而非系列音符,是氛围与情感的统一整体,不是枝节局部。对人的印象也是一种整体的感觉,例:慈祥、平和、凶残、刻板、冷漠或者热忱。因此在对于整体和谐的审美上,这一图形心理的本身在艺术中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从心理上对审美观念的概括提升也是分析艺术图形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图形艺术的整体的特征又是为了突现新生物,突显新图形,也就得到了新的审美。例如一个四方形,是四条线构成的。这一形一旦构成,就不止于四条线,还有四个直角,加上闭合图形——四方形及其外部空间。当我们发挥想象图形的构成时也就产生大量出乎意外的新的美的感受。 这种源于西方图形设计学方面的研究,开发了图形视觉的形式和审美。而视觉图像形态和它的审美,本身出自一体,或者说视觉形态以图像的形式是用来说明人的审美观。汉唐崇尚肥胖之美,所以这个时代的图像形态都趋向“簪花仕女”的丰腴肌肤和艳丽设色。元代崇尚意趣成就了一代水墨山水画表现的笔墨抒情形态。明清时期由社会环境造就的隐士僧家,“像著名的以亦哭亦笑的‘八大山人’署名所代表的那种傲岸不驯,极度表现的形象……那突破常格的书法趣味,尽管以狂放怪诞的外在形象吸引人们,尽管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内在激情和激动……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而深深感伤的人格价值。”[②]中国绘画的写意性,用异常简略的形象表达着强烈的个性感受,鲜明的在图像形态上架构自我的审美。 中国古人的治学有“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像于图、索理于书”一说,故“图像”一词在传统文化中的渊源。所谓“索像于图、索理于书”,其中“图”指图形,“像”指图形中的含义与意蕴,是以“图”为媒体的形而上的文化概念。“索像于图”正是说明了“图形”之中蕴涵着图形的意义——“像”。可见,古汉语中“图”、“像”二词是单用。那么,今天从太极图中又有怎样的图像涵义呢?从图的哲学义理角度不妨这样理解“索像于图”:首先印入人的视觉的是一幅黑白对比的“阴”“阳”鱼组合图形,矛盾色交错着对比的图案符号,它的整体基本形为圆,以S形曲线分割,这是图形的外貌特征;其次,圆形曲线的外形封闭弧线视觉在内向运动,这说明图形的基本象征意义是一种永恒循环的运动;第三,“天圆地方”的文化联想,图形所代表的是“天圆”,是宇宙与自然的图像比拟;第四,太极图引发对传统“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的认知和思辩,即古人从图形中索得之“像”;第五,图形一旦由历史沿传构成程式化的图形符号后,再经人们理解和熟知,在头脑中就构成了一个表象图像。这时无论如何复制、改写、或随意地变形表现,太极图已不再因外在形式的变动而改变了。到此,从形到意的图像探索基本完成。一定程度上,这一视觉的“图像”由“自然”资源转换为“图像”资源,与视觉相并行却又是视觉图像艺术的文化意义建立在自然物象基础上的表现。 中国图“像”的意义并在人的视觉性上精神化。 二、物化的审美精神在艺术设计的表现 中国图像艺术以自然的散漫表达方式使图像艺术在自然造化中成为“心中造化”的作品。“心”是物象在美感中的体现,从图像里你能解读到人生观和其所蕴涵的文化。所以物化之美反映的不只是其本身,如古代的石、木、漆、青铜、金银、陶瓷等材质造型图像;松林、清泉、山水、花草等物象的诸多造型图像,是对物的美感或这或那追求,也是引发视觉审美的改变而升华到审美的艺术精神。早在魏晋时期士人认为“人一旦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人和自然就合而为一了。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