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内燃机燃烧
第四章 内燃机的燃烧 § 4-1 燃烧的基本理论 § 4-2 内燃机缸内的空气运动 § 4-3 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 § 4-4 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 § 4-5 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 § 4-6 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 §4-1 燃烧的基本理论 一、燃烧现象的分类 二、燃烧反应方程式 三、燃烧所需空气量 四、燃烧热与绝热火焰温度 § 4-2内燃机缸内的空气运动 一、涡流 1、进气涡流产生的方法 2、压缩涡流 二、挤流 三、滚流 1、滚流的形成 2、滚流的发展变化过程 3、进气涡流与滚流的比较 四、湍流 § 4-3 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 一、汽油机的正常燃烧过程 1、滞燃期(着火延迟期) 2、急燃期 3、后燃期 4、结论 二、汽油机的非正常燃烧过程 (一)爆燃 1、爆燃及其危害 2、影响爆燃的因素 (1)结构型式的影响 (2)运转条件的影响 (3)防止爆燃的措施 (二)早燃 1、早燃现象 2、影响早燃的因素和防止措施 § 4-4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 一、对汽油机燃烧室的要求 二、汽油机典型燃烧室 1、楔型燃烧室 2、浴盆形燃烧室 3、半球形燃烧室 4、汽油机典型燃烧室的性能比较 三、稀混燃烧及快燃系统 梅氏火球形燃烧室 三、分层充气燃烧系统 § 4-5 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 一、柴油机的可燃混合气形成 二、燃烧过程 (一)燃烧阶段的划分 1、着火延迟期(滞燃期) 2、急燃期 3、缓燃期 4、后燃期 (二)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要求 (三)着火延迟与燃烧噪声 1、着火前的物理-化学过程 2、燃烧噪声 § 4-6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 一、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一)开式燃烧室 (二)半开式燃烧室 1、四角形燃烧室 2、小松燃烧室 (三)球形油膜燃烧室 二、分隔式燃烧室 1、预燃室燃烧室 2、涡流室燃烧室 3、涡流预燃室燃烧室 3)降低燃烧噪声的措施 a、缩短滞燃期 选用十六烷值高的燃料,其压力升高平缓,最高燃烧压力也低。 b、减小滞燃期内的喷油量 采用两级燃烧方式,即把每循环供油量分成两部分,分两次喷入气缸。 c、减少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数量 把大部分燃料喷到燃烧室壁上,只有很小部分分散在热空气中形成少量可燃混合气首先着火,保证初期放热较少。 根据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室结构特点,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二、分隔式燃烧室 直接喷射式燃烧室是由活塞顶面、气缸盖底及气缸套上部周壁之间组成的,中间没有明显分隔的燃烧室,燃烧室内的空气运动对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的优点: 结构简单、燃油油耗率比分隔式燃烧室低15~20%、起动容易; 2)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的缺点: 最大爆发压力较高、喷油系统易出故障,噪声及排放指标欠佳等。 3)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的应用: 在舰船和固定式柴油机的传统应用领域继续占据统治地位,目前在小型高速柴油机上也被广泛采用。 4)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的分类: 1)按照活塞顶部燃烧凹坑的深浅分为: 开式燃烧室、半开式燃烧室 2)按照气缸内气流运动情况分为: 无涡流燃烧室、有涡流燃烧室 开式燃烧室的结构十分简单,活塞顶部的凹坑较浅,凹坑口径与活塞直径之比一般大于0.7。 优点: 进气道较圆滑,具有良好的充气性能; 结构紧凑,其面容比在各种燃烧室中最小,HC排放低; 火花塞能布置在燃烧室中央,火焰传播路径最短,燃烧速率高,热损失小,高速动力性最好。 缺点: 燃烧室内混合气的涡流较弱,容易在低速大负荷工况时引起爆燃; 压升率高,工作粗暴, NOx排放较高; 半球形燃烧室气门双行排列,且气门倾斜,增加了配气机构的复杂性,宜采用双顶置凸轮轴; 短 限制大 差 容易提高 限制小 小 最小 高 小 最复杂 较大 差 长 稍受限制 特别好 较易提高 限制较小 较小 中等 中等 中等 较复杂 较小 较好 长 稍受限制 好 难以提高 限制大 大 大 低 大 较简单 小 好 火焰传播距离 火花塞的布置 挤气效果 压缩比 气门面积 气道弯曲程度 F/V值 充气系数 散热损失 气门机构 噪音 维修性 半球形 楔形 浴盆形 在理论空燃比范围内,汽油机比油耗和CO、HC、NOx排放均较高,且容易出现爆燃现象。 研究表明,矛盾可以采用稀燃和快燃技术解决。 分析: 1)稀燃技术可以采用高压缩比,从而有利于提高热效率,改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2)稀薄混合气的可燃性较差、燃烧速率较低、容易出现熄火现象。 3)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组织混合气的可靠点火和快速燃烧,寻求一种燃烧速率尽可能快的燃烧室,以实现“快速、稀燃”的目的。 设计思路: 缩短火焰传播距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