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改革专题(整合必修与选修共11大改革,关注热点,全国通用).doc

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改革专题(整合必修与选修共11大改革,关注热点,全国通用).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改革专题(整合必修与选修共11大改革,关注热点,全国通用)

改革——永恒的话题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一中 吴义福 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约有70次提及“改革” 3月14日梳理梳理梳理 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职能也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成果: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评价: 积极——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局限——它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重要考点】 ※联系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比较。  ?2与3、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北魏崛起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 目的 富国强兵,建立封建统治顺应民族融合趋势,巩固统治 主要 内容 推行郡县制实行连坐法;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度量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和考核制度颁布均田制租调制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迁洛阳 性质 加强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的封建化改革统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 成功 原因 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富国强兵;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得到秦孝公支持; 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与趋势; 适应了历史发展与前进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孝文帝本人改革意志坚定。 进步性 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需要;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社会生产力和封建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顺应了时代潮流,加快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 启示 改革是国家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国家民族才会有光明前程。 改革要循序渐进商鞅变法就是分步进行的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 ? 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 原因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和阻碍; ②政治: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的障碍,统一民族国家的兴起; ③社会矛盾: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的搜刮激化了社会矛盾; ④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反对神性,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⑤导火线:教会在德国兜售“赎罪券”敛财。 目的 性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 ? ? 主要 内容 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圣经是唯一信仰的根据;加尔文瑞士宗教改革《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 历史 意义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5、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洋务派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送幼童留美等。 评价洋务运动 结果: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标志,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积极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重要考点】 ※分清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用近代化的观点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与新中国工业化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探讨,尤其是没有进行配套的政治改革。 6与7、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改革背景 ①幕府统治严重阻碍社会发展。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经济上实行领主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 ②社会矛盾尖锐,下级武士形成独立的改革派。 ③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意识增长。 ④武装倒幕成功,减少了改革阻力。 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②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出现“实业救国”的思潮。 ③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主要内容 ①“奉还版籍”,废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