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3-3 儒家文化知识-孟子荀子.pptx
第三讲 儒家文化 第四节 孟 子 孟子(约前372—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性善论 1、善端(本性) 孟子认为,人具有先验的善性。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告子上》) 仁是人的本性所固有:善端(不忍人之心)。 表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的“性善论”:孔子“仁学”的拓展孔子的“仁”是由“亲亲”之爱而拓展的“爱人”,这种“爱”基于血缘亲情,从珍爱父母、兄弟,进而珍重与自己有血缘联系的其他人,再进一步拓展到所有的人。孟子的“恻隐之心”就是人们的普遍的生命情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故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孟子 滕文公》)”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在孟子这里概括为人对作为生命存在的同情和尊重,即“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也就是所谓“良心”、“人性”;而这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孟子:“仁也者,人也。” “仁,人心也。”2、强调道德修养:由善端到善德[存心养性]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上》)[求放心]“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尽心》下)[反身而诚]“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离娄》上)孟子的道德修养特点:1、以性本善为前提;2、因此,修养是向内下功夫,修养的功夫就是保护本心、培养本性;3、修养是防止忘失本心,去除妨碍本性自然生长的因素。3、人有不善的原因: 一是外界的影响。 二是自身缺乏向善的主观愿望。“人之界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二、“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不忍之心)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从本性出发,“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1. 恒产与恒心 他主张用他自己设想的“仁政”措施,通过“井田制”的形式来推行封建制度。孟子把他这种通过正经界,“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的主张,称之为“制民之产”,意思是要分配给农民固定的土地,使他们“死徙无出乡”。他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滕文公上》)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上》) 2. 王 道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公孙丑》上)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霸政。他认为霸政是以力服人,不能使人心服口服;而仁政是以德服人,能使人“中心悦而诚服”。3. 民为贵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尽心》下) 孟子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够得到天下。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三、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有许多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