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其中可免费阅读15页,需付费180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宣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黄芩苦寒,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