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培训讲解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革热的诊疗与防控;主要内容;一、背景及流行概况;2011年全球登革热疫情;(一)我国登革热流行史;(一)我国登革热流行史;2011年全国登革热疫情;(二)海南登革热流行史;(二)海南登革热流行史;我省历年登革热发病情况;;近几年我省登革热疫情;(三)我市登革热疫情;(三)我市登革热疫情;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二)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 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埃及伊蚊;白蚊伊蚊;中国白蚊伊蚊地理分布(2006);中国埃及伊蚊地理分布(2006);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一)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1.流行病学史 1.1 发病前15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区。 1.2 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如半径100m范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2、临床表现 2.1 突然起病,发热(24~36小时内可达39~40℃,部分患者表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2.2 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 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天~5天。;2.3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 2.4 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出血,或颅内出血。 2.5 肝肿大,胸腹腔积液。 2.6 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2.7kPa)及血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现。;3. 实验室检查 3.1 白细胞计数减少。 3.2 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 3.3 血液浓缩:如白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白细胞比容较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低白蛋白血症等。 ;3.4 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 3.5 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3.6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3.7 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4 病例分类 4.1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4.1.1 具备1.1,同时具备2.1。 4.1.2 无1,但同时具备2.1、3.1和3.2。 ;4.2 临床诊断病例 4.2.1 登革热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4.2.1.1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2、3.1、3.2。 4.2.1.2 4.1.2同时具备3.4。 4.2.2 登革出血热(DHF): 登革热(4.2.1),同时具备3.2、3.3和2.3~2.5之一。 4.2.3 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出血热(4.2.2)同时具2.6。;4.3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4.2)具备3.5、3.6、3.7之任一项。;;(四)鉴别诊断 登革热应与麻疹、风疹、猩红热、药疹、伤寒、流行性感冒、基孔肯雅热相鉴别; 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应与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相鉴别。;1、麻疹:有前驱期卡他症状,Koplik斑,皮疹从面部开始而且数量较多,淋巴结肿大和肝大少见。 2、风疹: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3、猩红热:有明显扁桃体炎症表现,起病第二天出疹,白细胞增多。 4、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有疫水接触史,有腓肠肌痛及压痛,淋巴结肿大,肾损害明显,白细胞增多,血沉加速,血培养可检出钩体,钩体血清学反应阳性。;5、肾综合征出血热:有特定的流行区,鼠类接触史,明显的肾衰竭表现。 6、败血症:有原发性化脓性病灶或迁徙性病灶,白细胞显著增多,休克出现较早,血培养可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 7、恙虫病:有野草接触史,典型焦痂或特异性溃疡,外斐氏OXk1/80阳性。;五、登革热的治疗;(二)对症治疗;3、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和K。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凝血酶、雷尼替丁等。 4、 脑炎样病例应及时快速注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