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醇生产技术第八章生产安全及防护
八、甲醇精馏岗位的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②甲醇的防爆首要问题是防火,要从防火做起,贮存甲醇罐,管线附近要严禁火源,应有明显标记,厂房内不要存放易燃物,地沟要保持畅通,防止可燃液体积累在地沟内,备有必须的防护器材和设施。 Thank you * * * * *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及急救 2.中毒抢救的一般原则 ①迅速组织抢救力量。 ②迅速将中毒者撤离毒区,静卧在通风良好地方,注意保暖。 ③必须脱去被污染的衣服。 ④以最快速度送医务部门,途中视情况作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等抢救工作。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及急救 3.毒物的分类 ①按毒物的化学结构,分为有机类(如苯、甲醇)、无机类(如氨、一氧化碳)。 ②按毒物的形态,分为气体类(如H2S)、液体类(如硝酸)、固体类(如含SiO2)、雾状类 (如硫酸酸雾SO3·H2O)。 ③按毒物的致毒作用,分为刺激性(如氯C12)、窒息性(如氮N2)、麻醉性(如乙醇)、致热源性(如氧化锌)、腐蚀性、致敏性。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及急救 4.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2)皮肤 (3)消化道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及急救 5.最高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系指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所不应超过的数值。 表7-1 空气中几种有毒气体和蒸汽的最大允许浓度 气体名称 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mg/L) 气体名称 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mg/L) CO 0.03 砷及砷化物 0.0003 H2S 0.01 汽油 0.35 NH3 0.03 CCl4 0.025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及急救 6.常见毒物的特性及防护 (1)一氧化碳(CO) (2)二氧化碳(CO2) (3)硫化氢(H2S) (4)氮(N2) (5)氧(O2) (6)氨(NH3) (7)甲醇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及急救 7.防止中毒的措施 ①堵漏。 ②通风。 ③在有毒地点工作时的措施。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及急救 8.防毒面具的使用 (1)过滤式防毒面具 (2)使用条件 (3)用法 (4)故障应急处理 (5)隔离式防毒面具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及急救 9.防烧伤 烧伤通常有热烧伤和化学烧伤。根据伤害情况可分为:一级的(皮肤发红,但不起泡)。二级的(皮肤的表面和角化层破坏,起泡)和三级的(烧伤得很严重,皮肤碳化)。 三、燃烧、爆炸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1.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剂化合反应时发热发光的现象。燃烧时必须同时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俗称“燃烧的三要素”。没有明火作用而发生的燃烧现象,称为自燃。由于热的来源不同,自燃又分为受热自燃与本身自燃。 三、燃烧、爆炸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2.爆炸 物系自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能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 气体名称 下限 上限 气体名称 下限 上限 氨 17.1 26.4 甲烷 5.35 14.9 氢 4.15 75.0 一氧化碳 12.8 75.0 水煤气 6.9 69.5 硫化氢 4.3 45.5 表7-2 几种气体爆炸的上下限(体积百分数) 三、燃烧、爆炸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3.防爆措施 ①保证设备管道密封,杜绝漏气,以防止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②经常分析检查生产系统的气体组成,并且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防止达到爆炸浓度; ③在操作中要严防超压。 …… 三、燃烧、爆炸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4.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 (1)二氧化碳灭火器(MT型手轮式) (2)干粉灭火器 (3)“1211”灭火器 四、电器安全知识 1.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使用电气设备时,主要的危险是发生电击和电伤。所谓电击,就是在电流通过时能使全身受害;仅使人体局部受伤称为电伤。最危险的是电击。 四、电器安全知识 2.触电事故的规律 (1)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 (2)触电事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非电工多于电工 四、电器安全知识 3.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1)做到“十不准” (2)其他规定 (3)触电急救 (4)防止触电的措施 五、机械伤害及预防 1.经常检查各种传动机械,如飞轮、靠背轮、皮带轮、暴露在外面的牙轮以及有压力的液位计,是否装了安全防护罩或防护拦杆。 2.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适当的工作服。 五、机械伤害及预防 3.各容器及管道的法兰、机器盘根、安全阀等漏气时,不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钮紧螺栓,以免把螺栓拧断,崩出零件伤人,如必须堵漏,应先将压力降低至规定值才可去紧螺栓。 4.车间禁止穿宽大的衣服。(如大衣、雨衣和裙子),女同志应将辫子盘起,衣服的袖口应扎紧,以防绞入机器。 五、机械伤害及预防 5.经常注意各机器的运转情况及各转动部分的磨损情况,以免机械损坏时零件飞出伤人。 6.检修时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者应系好安全带,并将工具放牢,以免工具掉下伤人。 7.运转中的设备禁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