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基础.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善”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基础

“善”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善”文化贯穿古今而不衰,它渗入在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化在每个民族成员的血液之中,成为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我们常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像五十六朵花一样开放在祖国的大地上,璀璨艳丽、斑斓多彩。在这种异彩缤纷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道”、“善”的精神追求,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华各民族共同生命的最高境界。      一、至善如水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最善的事物莫过于水,有水就会有万物,水是生育万物之母,她滋养了人类,也滋润了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但从不争名夺利,不求后报,只作奉献。老子以水为喻的这种思想也同样是佛教和儒家的经典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人们歇斯底里??“破私立公”,结果,“公”没有立起来,“私”却慢慢地疯狂了起来,在今天的某些领域不是表现的特别鲜明吗?那些贪官污吏、不法恶商几乎每天都会在媒体上被曝光,成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种不可轻视的破坏力量。人,总是有私心杂念和七情六欲的,这是人的天性,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有过多少贤哲、大师教导人们从善戒恶,遏制“私心”的膨胀,甚至历代的帝王们也都强调“善事”,用各种法规、戒律遏制“私心”的恶变,而不是消灭“私心”,只是把“私心”限制在不伤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范围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要调动其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某些积极因素。老子以水喻“善”,并不是说水善而无恶,它不会伤害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它在施惠于人类时候,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没有忘记和无视洪水泛滥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的历史和现实。但是,关键在于人们是怎样对待“水”的。大禹治水的传说,我们耳熟目详,它告诉人们只有善于疏导,水的“善”之本性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而使其“恶”的一面受到制约和消释;如果因它有“恶”的一面就去堵截,不去疏通、导流,那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样,教育人遏制“私心”,“主善行道”,使人们的心像水那样清净而湛然,无色透明、清澈不浊,若心灵之“善渊”,空虚清明,这样,就能做到人与人之间有益相处、人与社会有益相处、人与自然有益相处。一句话,就是做好事,说好话,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然。    自先秦始,儒、释、道三大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的交合和互动,又形成了各民族在重“道”的基础上,把“仁”、“德”、“善”三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共性特质,使其内涵更加丰富、深邃。它们殊途同归,铸造着中华各民族的精神世界。“仁”、“德”、“善”三者都是以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为最高境界的。儒家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就是说,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阐明完美、光明的德性,在于使人民受到感化而成为新人,以达到道德上的完美无缺的理想境界。释家强调人的完善是“见性”,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无常无我,人的完善是对任何现存的现实的超越,以慈悲之心怜悯众生,关怀人的世俗生活,尤其关怀人的行为的善恶价值,积极劝善惩恶。释家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摈弃一切俗念,止恶修善。足见,儒、释、道三家的理念是有相通之处的。事实上,在我国各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这种观念和思想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例如,藏族人民以注重“和善”为核心的伦理思想,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以诚相待、和睦共处;在对待任何事情上要秉心正直、诚实恭让,处处为他人着想,时时力戒私欲等方面,都与道家主张的“善”,儒家的“仁德”是相通的。儒家的“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德不孤,必有邻”③的思想,强调要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如果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是聪明的选择呢?只有有道德的人,才是不孤立的,必定会有与其相互往来和合作共事的人们。在藏族群众中脍炙人口的萨迦格言无不闪烁着“善”的精神,“德”的光彩。他教诲人们“要使自己有幸福,首先利人莫忘记。助人为乐真君子,不是君王胜君王。”个人是群体中的一份子,个人的幸福是寓于在群体之中的,没有大家的幸福,个人也不会有幸福的。与人为善,至善如水,才是我们做人的最高境界。藏族《达热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凡舍己为人者必有大德,有大德者必“不孤”。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位国王的儿子因对其父王不关心百姓疾苦,只顾自己享乐的行为十分不满,整天沉默不语,只念“嘛尼”度日,其父王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你是个国王,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的疾苦和灾难,这一点上,我就不高兴。”后来,国王接受了儿子的意见,并将王位和所有家产交给了儿子,儿子又把全部财产分给了百姓。在儿子做国王的日子里,为民除害,施惠于民,人民群众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