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栋臣在极地书写生命华章.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栋臣在极地书写生命华章

鄂栋臣在极地书写生命的华章   鄂栋臣,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地学科学组中国代表、国际水文组织南极委员会中国常设代表。曾两次荣立国家南极考察二等功,获两项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地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鄂栋臣从1984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开始,先后6次远征南极科考,4次赴北极并曾到达北极点考察。 他是中国唯一参加过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建立长城站、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建立中山站、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赴北冰洋考察、首次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的科考人员。他还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者,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者,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人,被誉为“中国极地测绘之父”。      我们问他带塑料袋去干什么用啊?   他说准备装死人的      1984年11月26日,上海浦东港口热闹非凡,591人组成的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即将出征远赴南极,展开伟大的探险历程。武汉测绘学院大地研究室主任、45岁的鄂栋臣成为这支科考队的副队长。   出航不远,考察队员还处在远航的兴奋之中,船长的一句话却让大家心里感到了一丝凉意。      鄂栋臣:出了东海,船长就跟我们亮底了。他说,我船上带了一些大塑料袋。我们问他带塑料袋去干什么用啊?他说准备装死人的。他一说装死人,我们就明白了,那是装尸袋,如果我们哪位牺牲了,就用塑料袋一装,放到船底下大冰库里冰冻起来,然后带回家。      人类对南极的发现与探索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38年至1739年,法国人布韦航海时发现了南极附近的一个岛屿(今布韦岛)。1772年至1775年,英国人库克到达南极附近的南设得兰群岛。1820年至1821年,美国人帕尔默、俄国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先后发现了南极大陆。1838年至1842年,英国人罗斯、法国人迪尔维尔、美国人威尔克斯等先后考察了南极大陆。1911年12月,阿蒙森等4名挪威人首次到达南极极点。1928年至1929年,美国人作了几次南极飞行考察,并建立了???小亚美利加基地”。      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究、南极冰下大湖――东方湖的发现与研究。   但是,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在南极考察上仍然是一个空白。1983年,中国曾参加了南极科研成果交流的国际会议,当会议进行到南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表决时,中国代表团因未到过南极而被“请出”会场,与会中国代表为之落了泪。   1984年,中国正式组建考察团奔赴南极考察极地,建立自己的极地观测站,掀开了中国南极科考的序幕。但是,用于中国南极科考的船只“向阳红十号”,却成为考察队首次出征的最大风险。      鄂栋臣:“向阳红十号”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的,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家科学考察船,其强度、钢板用的材料都不适合到南极。但是由于没有别的船,所以还是要用这条船开过去。   记者:为什么说它不太适合在南极这样的地方航行?   鄂栋臣:它根本经不起浮冰的撞击,经不起风浪打击。实际上也是如此,这个船开到太平洋的时候,一到晚上, 我们就听到船老在咣当咣当响。我们问船长,这个声音哪儿来的?他说,这个声音就是船发出的,它就像一个薄铁皮箱子,在水里,一挤一“嘭”,一挤一“嘭”,你说船再这样多挤几下最后会不会散架了?   记者:所以你们就很担心?   鄂栋臣:这确实是有风险。记得当时大家还开玩笑,说这个塑料袋还真说不好就套到谁的头上了。这个船大幅度颠簸摇晃,很多人都晕船呕吐,吐得很厉害,黄胆水都吐出来了。《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是晕船“一号选手”,晕得非常难受。他跟我说,巴不得跳到海里,死了还痛快一点儿。过去没有体会,这个船大幅度颠簸摇晃使人真是坐立不安,睡也不安。   记者:实际上是浑身都在运动。   鄂栋臣:你不能安安心心坐在那里休息,就是时刻坐在那里,扎马步坐稳,有时会突然一下椅子全摔断了,人就一下子摔下去了。这个船摇起来是没有规律的,睡在床上,人就翻来覆去的,一下子脚抬起来了,一下子人起来了,一下子左右滚,睡觉也睡不安生。   记者:这样摇晃的情况持续了多长时间?   鄂栋臣:有时候连着两三天,有时候三四天,当然不是天天都这样,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