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论文: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处理.doc
浅议中学语文教材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处理
[内容提要]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注释称谓(即关于“通”、“同”的处理)历来颇受争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有关注释称谓也没有明确说明。本文将从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的定义及课本注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 通 同
中学语文教材版本几经改革,无论旧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明确要求培养中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这将为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了解祖国文字发展演变打下基础,同时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语言修养,增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所以,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对中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我在查阅不同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版本时,发现古代文学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比例在逐步增大。以初中教材为例,1993年版语文教材共计课文172篇,古代文学作品50篇,占教材近30%的比例;
2001年版教材176篇课文,古代文学作品76篇,占43%。同时,发现不同时期的语文教材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注释称谓也不尽相同。
1988年版初中语文教材部分字词注释: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课本注释:还通“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课本注释:汤通“烫”,用热水焐的意思。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课本注释:齐通“剂”。
《论语六则》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本注释: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课本注释:止通“只”。
1993年人民教育版初中教材部分字词注释: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课本注释:还同“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课本注释:汤同“烫”,用热水焐的意思。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课本注释:齐同“剂”。
《论语六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本注释:“说”同“悦”,愉快。
《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课本注释:止通“只”。
《木兰诗》“对镜帖花黄”,课本注释:帖同“贴”。
“出门看火伴”, 课本注释:火同“伙”。
《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课本注释:要,邀请。
《愚公移山》“始一反焉”,课本注释:反同“返”。
“汝之不惠”,课本注释:惠同“慧”,聪明。
2001年人民教育版初中语文教材部分字词解释:
第一册
《论语六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本注释:“说”通“悦”,愉快。
“悔女知之乎?” 课本注释:女用法同汝,你的意思。
“知之为知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本注释:知,智慧后来做“智”。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桓侯还走”,课本注释:还同 “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课本注释:汤同“烫”,用热水焐的意思。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课本注释:齐同“剂”。
《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课本注释:止,这里是“只”的意思。
《木兰诗》“对镜帖花黄”,课本注释:“帖”是“贴”的意思。
“出门看火伴” 课本注释:火是“伙”的意思。
第二册
《愚公移山》“始一反焉”,课本注释:反同“返”。
“汝之不惠”,课本注释:惠通“慧”,聪明。
2002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
第一册
《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课本注释:要同“邀”,邀请。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课文注释:蚤通“早”。
第二册
《登太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课文注释:圜通“圆”。
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在1988、1993、2001年的不同时期,处理相同篇目文章时,这些字的释义几乎没有变化。如“说”,愉快之义,“汤”是热水焐的意思,“要”是邀请的意思。但在注释称谓时发生了一点变化,1988年版教材中“说”通“悦”(通假)。而在1993年版教材中用了“同”(异体),类似的情况有:“还”、“汤”、“剂”等。“说”在2001年版教材中再次使用了“通”。甚止“帖”、“火”、“止”在1993年以前曾使用“同”、“通”,而到2001年版教材中它不再使用称谓“通”或“同”,直接说明“帖”这里是贴的意思、“火”是伙伴的意思,止,这里是“只”的意思,强调了语境作用,不再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现象。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束缚、定势思维影响,仍然会把“通”、“同”注释的字全都处理为通假字。
教材的更新,术语的变换,教参、教学说明、大纲及语文辞书的相关资料均未详细说明。教材中“同”究竟何指?究竟何义?究竟指何种关系。大家都明了“通”乃暗含通假,那么“同”呢?他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教材注释中“同”、“通”使用不明,就模糊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概念,教师不能使学生从理论上辨析,学生积累通假字也无规律可循,更何况,作为教课书有很大的权威性,不容模糊难辨,现将中学教材里此方面的问题和疑问提出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通假字
中学语文教材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微距摄影(摄影技术和艺术).ppt
- 11那些”烦心事“(教案)心理健康八年级-鲁画报社版.doc VIP
- 2024统编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设计.docx
- 士林变频器SC3系列操作手册.pdf
- 麦肯锡- 新城控股战略规划第二阶段报告_战略构架和关键举措(P103)-2016.pptx
- 附件1模板开票补充协议.pdf
- 中国AOPA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地面站科目题库.pdf VIP
- Chapter 2 Festivals we like AB部分(课件)-郎文英语世界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中文名称《英语学术演讲》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大班语言散文诗《树真好》PPT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