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地震参数和时空分布
* * * * 唐山地震断层北段精确定位的小震分布在水平面(a)、断层面(b)和垂直于断层面的横断面(c)上的投影;(d)小震距断层面距离的分布.圆圈表示精确定位小震,粗线表示确定的断层面边界.AA′为断层上边界端点.DD 为倾向,DF为距断层面的距离,SD 为走向 e、E-t图 本图也称作能量释放曲线,E为地震释放的弹性波能,t为时间。 g、logN-M图 本图也称作震级频度曲线,M为震级,N是震级为M的地震发生次数。 f、E1/2-t图 本图也称作应变释放曲线或本尼奥夫曲线,t为时间。 全球地震震中分布图及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 海岭地震带 3.地震带、震区、空白区 地震带——大部分地震发生在一个带状地区,所以出现地震带这一术语 3.地震带、震区、空白区 将地震发生的地区进行划分,使之在同一区域能看出地震发生方式上的某些共同性,将这样划分的区域叫做震区。 即使在大方面看起来是相连的地震发生带,在地震发生方式上也存在区域性。 空区 浅田(1968)曾建议,将标有较短时期震中的某一地区地震活动分布图,分为以下区域来考虑。 (1)余震发生区 将所发生的地震看成是过去大地震的余震。 (2)余震终止区 曾经发生过大地震和余震的地区。 1989年绘制的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空区图 这种空区内的断层近期没有破裂,因此存在更大的地震危险 空区 (4)先天性无震区 (5)发生非地震性断层运动从而释放了应变能的地区。 位于地震活动地带中的(2)、(4)、(5)构成地震活动的空白区;(4)区是今后也不会发生地震的;(2)区则早晚要发生某种程度的大地震,并转化为(1)区。 (3)稳定性地震发生区 虽然有活动,但并不认为它是特定地震的余震,而较小地震的发生也是相当随机的。 内蒙古几次中强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空区 丰镇5.8级地震 内蒙古几次中强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空区 和林格尔6.3级地震 补充概念: 活断层:一般指晚第四纪(10—12万年)以来,曾经活动,未来仍可能活动的断裂(中国地震局2005)。 火山地震:无论火山喷发与否,把与内部活动有联系的火山体中以及非常接近它的地方所发生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5.5 地震序列的分类 地震序列指一定区域里某级震级阈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或者说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的排列,也指地震丛。 地震序列分类 通常按照序列中最大地震所释放的地震波能量和全序列所释放的地震波总和的百分比,将地震序列分为三类: 主震余震型 震群型 双震型 孤立型 一般能够观测到的前震的地震较少。 若在一群地震之中特别大的地震仅有一个,则这个大地震叫做主震,在主震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做余震。 主震、前震、余震 从震级和能量关系公式来看,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很大的。如此大量的能量,必然是长时间在震源区地壳岩石之中积累的应变能或某种形式的位能。地壳是具有弹性的,其情况和弹簧差不多。当一根弹簧积累位能以至于不能再承受时则发生突变,将所蓄位能转化为动能反跳出来,这时,若为地壳岩石,就是发生地震。实验证明,弹簧不能一下复原,而有所谓弹性后效,须经过一段时间,慢慢地才回复到新的平衡位置。这套过程与地震的余震情况颇为类似。主震一般在很短时间内即使过去,随后就是弹性调整阶段,由于地震的影响区域相当大,其宽与长大者可至数百公里,故即使岩石的凝聚性很好也很难于短时间内完成弹性复原。复原的迟延主要是因为物质的弹性不完全,有塑性成分,产生弹性后效,在其作用下,震源地区的地壳形变继续在进行,人们称之为蠕动。在地震现场,常可看到已破裂的地面又有新的微小破裂穿杂于其上,表明运动没有完全停止。蠕动使许多破坏尚未完全完成的地点继续累积应变,到了阻抗不能承受时又发生破坏,便成第一个余震,其他不稳地点也是如此,接二连三地重复发生,成为余震序列。 关于余震的产生理论还有许多的物理模型及解释,下面我们在列出其中的三个:第一种模型:认为主震后,震源区存在残留的能量E,作为余震逐渐被释放。第二种模型:认为余震区被分为许多部分。具体的说,例如存在各种大小的小断层。伴随主震的发生,将出现应力和破裂强度(断层的摩擦)的再分配,会到处产生局部应力增加或强度下降的部分。这些部分如晚一些发生破裂,就是余震。第三种模型:是结合岩石的蠕变来考虑的。认为余震的频度与由于主震而应力被解除后的岩石应变的恢复速度成比例的。这些模型都对余震的产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解释,但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 余震 余震次数特别多,并带来与主震发生的有关重要信息,所以大地震发生后要对余震进行精密的现场观测。 唐山地震序列区的小震(圆圈)分布 摘自万永革等(2008) 主震余震型: 唐山地震; 1976年5月29日,龙陵地震,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