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山歌册保存现状与传承
在国家级民间音乐之乡的东山,有着一朵民间曲苑奇葩——东山歌册。东山歌册是以七言诗的形式并且运用闽南方言为基调的一种曲艺,歌册曲调悠扬婉转,歌文通俗明快且富有故事性、哲理性的强大艺术感染力,内容多是广为传诵的历代经典故事。东山歌册风风雨雨走过六百多年,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对于非物质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现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成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我们课题组在经过探讨后一致同意以东山歌册这一传统曲艺为点,从而拓展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东山歌册》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洪武年间,铜山(东山)建署卫所,屯扎千余兵,开放海商, 南来北往的官兵、商人,给东山岛的物资与文化交流,带来空前的繁荣。同时,从潮汕地区把《潮州歌册》带入东山,由于歌册的文字浅显,故事性强,音律顺口,曲调简单,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在传唱过程中又融入了南音、秦腔等曲调,逐渐形成了具有东山方言特色的《东山歌册》, 至今有六百年历史。 旧社会的东山妇女一般不外出抛头露面,大家在家中或到邻居织麻绣花或做针线活。在社会信息闭塞的生活环境中,妇女通过听“歌册”、了解社会、认识历史、增长知识、学会做人、明理是非,知善恶、识礼议,丰富文化生活,不少妇女不仅借助《东山歌册》学会识字,还能够知道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些英雄人物,甚至还能讲叙片断的历史故事。所以说《东山歌册》是东山妇女旧时代的生活教科书,学习文化知识的课本,可贵的精神食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山人民不断创作出不同时期的歌册,在民国时期,解放初期,《东山歌册》鼎盛,有百个歌册场分布全县各村落,外流有:云霄、诏安、澍湖列岛以及台湾南部等地。它是东山一宗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东山歌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现在却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一是因为东山歌册本是为封建贵族家的小姐解闷所唱的小曲,在当代失去了这种需要;二是因为正在传唱者多为高龄的;再是当代的年轻人对这一文化并不兴趣甚至排斥,热衷于流行音乐。新的音乐形式给予了歌册很大的冲击。然而,传统文化的火炬需要我们共同传递……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歌册新的内涵,适应新的时代需要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加强对歌册的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东山歌册的价值和意义,并参加到传承的队伍中。 我们知道,作为文化形态存在的历史,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衍变,或者说会在传承过程中受当时社会文化的浸染,留下那种社会形态的痕迹,这一过程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丰富和延展了地域文化的同时,留下关于这些文化的一个又一个谜团,我们的历史,也因此变得更加奇异多彩,令人神往。记录、整理、探究和破解这些文化谜团,是历代文化人自觉肩负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历史文化传承必要的一个环节。让更多人了解东山歌册,学习东山歌册,从而拯救东山歌册,让东山歌册重新焕发生机。 现状调查:东山歌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您知道了解东山歌册吗? 实施方案(一) 实施方案(二) 研究日记 时间:2011.7.20 地点:林如东老人家 方式:家中拜访 采访内容:据老人回忆说,小时候母亲爱唱东山歌册,母亲还被授予“民间歌手”的荣誉称号。所以他从小就深受东山歌册的陶冶,这种风格独特、形式朴实、内容丰富的东山歌册使他产生了浓厚兴趣。随着母亲和一批有造诣的老一辈歌册爱好者相继去世,林如东感到传承东山歌册的使命任重道远,凭借着对东山歌册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母亲的思念,林如东老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收集整理了《母亲爱唱的歌》这一唱本。林如东老人还向我们介绍了东山歌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他表示对东山歌册传承现状并不乐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访问,我们对东山歌册的现状有所了解,也感受到传承的艰巨性。 时间:2011.7.30 地点:铜陵码头小区 方式:街头采访 采访内容:在寻找东山歌册的传承人中,我们来到码头小区。见到街道办组织的东山歌册交流社,老一辈的东山歌册爱好者相聚一起、相互交流。独特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东山歌册的强大魅力。东山歌册在面临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依然保持它的原汁原味并经久不衰,可见东山歌册具有强大生命力。但歌唱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由此可见,年青人对东山歌册的兴趣不高。 视屏展示 为让“东山歌册”“东山再起”,东山县有关部门将“东山歌册”列为地方曲艺重点保护项目,成立了“东山歌册保护领导小组”和“东山歌册艺术研究会”,采取积极措施,抢救、保护和弘扬这一文化国宝,组织人员搜集整理“歌册”唱本和流散于社会的口头作品,至今县图书馆共已系统地整理了古代剧目《狄青征西》《双鹦鹉》《望春风》《王昭君》等唱本2000多册,共计2000多万字。 ?近些年来,在继承、弘扬“东山歌册”这朵地方曲艺奇葩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人物和故事。铜陵镇桥雅街被誉为“歌册王”、现年90岁的黄武英老人,花费了10多年时间,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