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经济专题2-收入分配、社会公平、财政税收.ppt

2011经济专题2-收入分配、社会公平、财政税收.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经济专题2-收入分配、社会公平、财政税收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1951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和比较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中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对要素禀赋模型的检验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Leontif之谜 Wassily W Leontief(1906―1999)七岁上大学,读遍列宁格勒图书馆的经济学书,成为一名优秀的经济学家,1927离开苏朕,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由于在投入产出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53年,他用美国1947年的贸易和生产统计资料:美国每生 产100万美元的出口产品需投入225万的资本和180人年的劳动,平均每人年劳动配合14300资本;美国每生产100万的进口产品需投入309万资本和170人年劳动,人均配合劳动18200资本,由此可见,美国出口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O模型的中心论点是: 一个国家将出口使用相对丰裕、相对密集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使用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里昂惕夫使用了他首创的投入产出方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资本与劳动的比例进行了调查,以研究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他考察了两大类的产品: 出口产品 竞争性进口替代产品 他的考察结果如下: 表10-1 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产品和竞争性进口替代品 对国外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额 (1947年商品折成平均数) 从表10-1中可以看到,在1947年: 美国出口每100万美元的商品, 在国内使用资本2550780美元, 劳动力182个, 即每个工人耗用的资本量为14015美元。 美国每进口100万美元商品 其国内替代品使用资本3091339美元 劳动力170个, 即每个工人耗用的资本量为18184美元。 计算:每100万美元的商品中, 进口品与出口品人均资本量的比值为1.30 (18184÷14015) 说明: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里昂惕夫后来又用1951年的有关资料再次验证: 进口品与出口品之间的人均资本量比值是1.06(13726÷12977)仍然同生产要素禀赋说的推论相矛盾。 即美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进口则以资本密集型为主。 这一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结论相反。 里昂惕夫的这一发现被称为 “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Leontief paradox) 里昂惕夫之谜有一定的普遍性: 日本 是一个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 向欠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向美国和西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原东德 符合赫-俄学说的结论。 加拿大和印度: 都向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围绕如何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问题,西方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见解。 里昂惕夫的解释:劳动高效率论 美国的劳动比别国劳动力的熟练程度要高,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出3倍,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来源于良好的管理制度、教育和职业培训。 里昂惕夫提出劳动质量不同的观点正是H-O模型的一个假设。 三、里昂惕夫之迷的理论价值 1.在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研究中首次引进了实证 的数量分析方法。 2.里昂惕夫之谜拓宽了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问 题研究的视野,丰富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3.里昂惕夫之谜揭开了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 的一个新时代。 国际经济学界把里昂惕夫之谜誉为国际贸易理 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里昂惕夫之谜揭开了国 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 1、里昂惕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