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保荐机构被处罚信息
高标准起步 跳跃式发展 ——山亭区农田水利建设掠影 张乃禄 1983年11月15日,在枣庄市的版图上新出现了一个县级区,名字叫“山亭”。它概括了这里的地貌特点,又寓意人们美好的愿望,希望这里的山峰亭亭玉立,山清水秀,人民富裕。新建的山亭区,由原齐村区北部和原滕县东部山区的14个乡镇组合而成,面积1017.8平方公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百米以上的山头1234个,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2个山头,是名符其实的纯山区。 建区后的第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经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立了“高标准起步,跳跃式发展”的治山治水工作思路,坚持“综合治理、规模治理、配套治理、科学治理”的原则,带领全区人民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十几年来,虽然党政领导班子换了几届,但治山治水决心没有变。如今这里已经旧貌换新颜,改变了山区的落后面貌。 一 山,是山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建区伊始,区党政领导班子就因地制宜地做出了治山治水规划,按照全区的统一规划和部署,深入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人民战争。 你看那漫山遍野,红旗招展,劳动号子,此起彼伏。这里丁丁当当的锤击声响成一片,那里隆隆的开山炮震撼着山谷。呼啸的寒风难以压倒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硕大的岩石按照人们的意愿从山坡上滚滚而下,一双双劳动大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不少民工手被钢钎震动和石块磨出了鲜血,脸被刺骨的山风镀成了紫红色,这些他们全然不顾,一心想着赶任务、抢进度。在开山起石、堵坝垒堰的日程表上,几乎都是天天、月月、年年超额完成任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愚公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卓绝的治理,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日的花果山。截止到1995年底,山亭区新增和改善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443平方公里,栽植水保林20万亩,造经济林36万亩,果树保有量达4000多万株,人均近百株。通过坡改梯田,新增耕地面积7万多亩,完成这些工程总投资1亿多元,投工5000万个,搬动土石300多万立方米。 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十几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山亭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扶贫区县”的光荣称号,《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相继作了连续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自1990年以来,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130多个县(区)来这里参观考察。江西省赣南地区的一位县领导干部十分感慨地说:“完成这么艰巨复杂的工程,要付出多少血汗呀!” 二 水,对惜水如油的山区来说更是珍贵的。“有女不嫁山里郎,打水还要到他乡,肩膀磨破鞋走烂,哭死孩子跑死娘”。流传在山亭的这则谚语,从一个侧面概述了这里的社会现状,不少山村青年找不上对象,冯卯乡的独古城,一个不足200户的村庄,竟有40多个男光棍。山亭区缺水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这里属季风型大陆气候,年降水量极不均衡,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6%,而农作物需水的春秋季却很少降水,春旱秋旱十年九遇。再加上山地贫瘠不耐旱,庄稼难有好收成。二是山亭区地质条件复杂,沿石种类多,断层多,保水性能差,地下水位深,地表拦蓄储量少(漏水),给山亭治山治水增加了难度。 面对“滴水贵如油,天天为水愁”的缺水现实,山亭区的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群众,不断摸索治山治水规律,总结治山治水经验,学习外地做法,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拦、蓄、截、挖、借、调”的综合治理措施,下定决心与天斗与地斗,“宁可苦干,不可苦熬”。他们冬顶寒风夏冒酷暑,在国家的扶植下,历经十几载,硬是在川谷、山涧中,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58座,塘坝200多座,拦蓄水量达1.4亿立方米,常年沉睡于地下的水,伴随着机泵的节奏,灌溉着久旱的大地,从近千个井管中喷涌而出,流进了充满生机的田野,送进了村庄的千家万户。到1995年底,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28万亩;到1996年底,全区327个村庄(24.1万人),村村通了自来水,历史性地解决了生活用水困难。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山亭区的工农业生产日新月异,用水量也在增加,地下水超量开采,地表水不断告急。形势的发展,要求治山治水更科学更合理,要拿出新的举措。他们在加大拦蓄地表水的同时,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新技术,目前节水灌溉新技术已推广近千亩。为了补充地下水的不足,在主要河道上又推广兴建了百余座低水头拦蓄回灌工程。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山区水资源的匮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山亭区人民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大办农田水利,已经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昔日的羊肠小道,如今变成了环绕山区的宽敞公路,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连着城区,连着干线,连着乡镇和村庄;昔日闭塞的山村,如今安上了程控电话,吃上了自来水,电灯代替了过去的煤油灯;山村学校由昔日的土屋子土台子变成了现在宽敞明亮的设备齐全的教学基地;区乡医院、卫生院亦大大改观,山区人民的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