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III. 意大利的統一運動
地圖
皮德蒙、薩丁尼亞 -- 薩伏依王朝;
兩西西里王國(那不勒斯) -- 波旁王朝;
教皇國 -- 教皇;
帕馬、摩德拿及都斯加尼 -- 奧 -- 哈斯堡;
倫巴底、威尼西亞 -- 奧。
梅特:「意大利是一個純粹的地理名詞。」
統一障礙
8邦國(地理名詞) ,7/8外族控制, 自治傳統, 南(農)及北(工), 教育程度低
背景:
1. 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 ( 自由主義, 民族主義
自由主義
法國大革命 – 口號, 人權宣言
拿破崙 – 自由改革
民族主義
拿破崙 – 小國組合 : 三個大邦:南(那不勒斯王國),北及教皇 國的一部份(法),中部及教皇國北部(意大利王國)。
拿破崙 – 外族統治
2. 維也納會議 ( 分裂 / 外族統治
3. 外族專制統治
4. 統一思想的出現
燒炭黨 : 1820s 起義
馬志尼 : 共和
教皇 : 聯邦
皮德蒙 : 君主立憲
1848年命
(1) 原因:
1. 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 ( 自由主義, 民族主義
2. 維也納會議 ( 分裂 / 外族統治
3. 外族專制統治
4. 統一思想的出現
5. 1840s 經濟困難
6. 法國二月革命
(2) 經過
1. 各邦起義
2. 反奧戰爭 (敗, 不困結)
3. 羅馬共和國 (敗, 法)
法國爆發革命
(
( (
領導者:查理艾伯特 馬志尼.加里波的
( (
行動: 向奧地利宣戰 在羅馬建立共和國驅逐 教皇
( (
結果: 軍隊被擊敗(1849) 被法軍鎮壓,馬志尼、加里波的分別逃離意大利
(
成功/失敗
(3) 失敗原因及教訓:
不團結-3思想, 奧戰, 羅馬共和國 團結
領導者 軍力弱 – VS 奧法 軍事改革
外援 外國干預 (奧法) 外援
過程:
(1) 首相(1852-1861)加富爾改革加強皮德蒙
政治
-- 加強伊曼紐權力
-- 和議會密切合作
-- 在憲法許可的範圍內推行改革。
軍事
-- 積極擴軍
-- 使中層階級軍人有升級機會,吸引青年人投軍
-- 軍隊則全部裝備現代化軍械。
經濟
-- 經濟繁榮是民族統一不可缺少,故他設立銀行以資助工業和公共項目。
-- 與外國締結自由貿易協定,以取得原料和生產工具實行工業化。
- 強調科學方法耕作。
- 建造船隊和鐵路以連貫全國各地,有助經濟發展和培養統一感。
(2) 加富爾利用外交策略贏取外國支持。
1855年,克里米亞戰爭
土、英、法vs俄
策略:薩丁尼亞支持拿破崙作戰,在勝利後便在巴黎會議中向其申訴奧國的不合理統治,以得到他們兩國的同情及支持。
拿破崙三世願意協助皮德蒙,因為他:
( 和意大利有密切關係 / 燒炭黨成員 / 加里波的領導
( 同情
( 反對奧地利 : 法國傳統的外交政策。
拿破崙三世所遇的阻力:
( 宗教人士反對 : 教皇領地
( 國防安全 : 南面強國
( 歐洲的均衡。
( 宮廷人員多半是親奧地利
1858法國渡假勝地卜諾姆比爾,秘密協議:
( 法國協助薩丁尼亞將奧國逐出倫巴底及威尼西亞。
( 倫巴底和威尼西亞與薩丁尼亞組成北意大利王國。
( 教皇國、兩西西里、北意大利及都斯加尼組成聯邦,由教皇任主席。
( 法國獲薩伏衣和尼斯作為報酬。
締結聯盟的方式:以拿破崙三世的堂兄與伊曼紐的女兒結婚。
拿破崙三世此舉的好處:
( 戰勝奧地利,將會提高他在法國的威望。
( 讓教皇擔任所擬的意大利聯邦首相,令他得更多天主教徒的支持。
(3) 第一階段:奧地利-薩丁尼亞戰爭(1859-60)
(1) 戰爭的爆發:
將皮德蒙軍隊移近倫巴底 / 激怒奧國
1859 / 向皮德蒙宣戰
拿破崙三世按秘密協定向奧地利宣戰。
(2) 戰爭過程及結果:
法國軍隊與皮德蒙軍隊結成聯軍
加里波的的志願軍也同時參戰。
(3) 法、薩聯軍大敗奧軍,並把其趕倫巴底,出接著進攻威尼西亞。
(4) 拿破崙三世於7月11日突然與奧地利簽訂停火協議並沒有預先通知皮德蒙。終於簽訂《維拉弗蘭卡條約》。
倫巴底給予皮德蒙、薩丁尼亞;
奧國保留威尼西亞,但它須成為教皇領導下的邦聯的一部份。
恢復意大利中部大公國統治者的地位。
(5) 伊曼紐同意接受停火
(6) 加富爾憤然辭職,1860年,加富爾重新出任首相。
(4) 第二階段:1860年
i. 意大利人認為拿破崙三世背叛他們,因此感到非常憤怒。
ii. 都斯加尼、帕馬、摩德那和羅曼納公國的人民 / 投票 / 皮德蒙合併。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