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次课:腧穴总论.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腧穴总论 本节内容 1. 腧穴的涵义、发展、分类和命名; 2.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3. 特定穴; 4. 腧穴的定位方法; 5. 复习要点。 引 言 腧穴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有转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义;“穴”是空隙、孔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处。 《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 《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 《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 《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 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腧、输、俞之辨: 三者均指腧穴,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 输穴,指“特定穴”之“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 俞穴,专指“特定穴”之中的背俞穴。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发现和腧穴理论的形成 1.腧穴的发现 2.腧穴理论的形成 一是无定位、无定名,认识腧穴的最初阶段; 二是对部分腧穴给予位置描述和命名,即定位、定名阶段(第二阶段)。 三是腧穴功效与经脉联系,总结分析归类,腧穴定位、定名、归经阶段(成熟阶段)。 3.各时期腧穴学成就 二、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可归纳为三大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一)十四经穴 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份。 特点: 1.对称分布,一名两穴(任督穴除外)。到现代已发展为361个穴名,670个穴位。 2.有固定位置和名称。 3. 分布于十四经的循行路线上,能反映本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 二、腧穴的分类 (二)奇穴 奇穴,是在十四经穴系统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 特点: 1.分布分散,有一名多穴现象。 2.具有固定名称和位置。 3. 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疗效,其主治作用一般比较单纯。 二、腧穴的分类 (三)阿是穴 阿是穴,是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病症,而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阿是穴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适用于痛证,对某些内部脏器的疾患也有较好的疗效。 三、腧穴的命名 《千金翼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1. 以所在解剖部位命名 如腕骨、完骨、大椎、曲骨、京骨、巨骨;乳中、乳根、缺盆等。 2. 以腧穴治疗作用命名 如光明、水分、通天、迎香、交信、归来、筋缩等。 3. 结合中医理论命名(腧穴功能、阴阳属络等) ① 以人体、穴位的生理功能命名:如承泣、听会、劳宫、廉泉、关元、气海、血海、神堂、魄户、魂门; ② 以经脉阴阳属络命名:如阳陵泉、阴陵泉、阴都、阳纲 、三阴交、三阳络等。 三、腧穴的命名 4. 以自然天体地貌命名 ① 以日月星辰命名 如日月、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 ② 以地理名称命名 a.以山陵丘墟比喻腧穴的形象--如承山、大陵、梁丘、商丘、丘墟等。 b.以溪谷沟渎比喻腧穴的形象--如后溪、阳溪、合谷、陷谷、水沟、支沟、四渎、中渎等。 c.以海泽池泉渠渊比喻腧穴的气血流注--如少海、小海、尺泽、曲泽、阳池、曲泉、涌泉、经渠、太渊、清冷渊等。 三、腧穴的命名 5. 参照动植物名称命名 ① 以动物名称命名 如鱼际、鸠尾、伏兔、鹤顶、犊鼻等。 ② 以植物名称命名 如攒竹、丝竹空等。 6.借助建筑物命名 ① 以街道冲处市廊命名 如气街、水道、关冲、五处、风市等。 ② 以建筑物形容腧穴部位 如天井、玉堂、巨阙、内关、曲垣、库房、府舍、天窗、地仓、梁门、紫宫、内庭、气户等。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 1、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是一切腧穴均具有的主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2、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应。 3、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对于某些病症具有相对特殊的疗效。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二)分部主治规律 规律总结: 1.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 2.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3. 特定腧穴,特定主治 4. 同一腧穴,双向主治 5. 主治相同,疗效有别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