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林兆华中国戏剧忠臣or叛将.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导林兆华中国戏剧忠臣or叛将

大导林兆华中国戏剧忠臣or叛将   大导林兆华:中国戏剧的忠臣or叛将?      11月10日,晴朗的冬日下午,推开北京人艺小剧场排练室的门。一位佝偻着背、腰间系着件大棉袄的瘦老头儿,在一张简陋的桌子上拾弄了半天找到一块饼干,掰了半片给旁边的长发小女孩,那女孩看都没看一眼直接走到了排练场中间,老头儿呆愣愣地看着手中的半块饼。      濮存昕正在讲一段关于曹禺的往事,老头儿突然说,“妈的,我怎么从来就没喜欢过曹禺的戏。”惹得在场所有人哄堂大笑,凭此一句,你就知道这老头儿准是林兆华,身边人亲切地称他为“大导”。      大导已经75岁,导过约70多部戏,作品风格多样化,包括现实主义、先锋戏剧、戏曲及歌剧等。观众对林兆华的戏剧印象可能就是他不断把媒体装置、木偶、戏曲、爵士乐、摇滚乐融入剧情,譬如《哈姆雷特》中的升降机,《浮士德》中的飞艇以及“鲍家街43号”乐队的现场演奏、《三姊妹?等待戈多》中的水池、《理查三世》中从天而降的金属网罩,以及作为背景不断变换画面的电影银幕。不过,林兆华并不希望观众只关注他的这些戏剧元素,他强调的是他每部作品中的“第二主题”。      “比如我排莎士比亚的戏可以不改他的台词,只作一点删节,可以按照他原来的台词去演。但是我把我自己的一些东西,把独立的一些思索、独立的状态,放在这个戏当中。这是导演的第二主题。”林兆华说。      在生活中,大导多少让人觉得他是个老顽童、怪老头,不高兴时呛你一顿,高兴时像孩子一样搂着你的肩。濮存昕在《我知道光在哪里》一书中说,他对大导也不太了解,但感到他是一个“寂寞高手”。      大导自称是中国戏剧的忠臣,但更多的人把他当作一员叛将,背离仿真的现实主义,背离安抚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构成了他所有戏剧的总则,然而要想理解这个总则,必须充分认识到他作品背后的问题意识。      80年代的中国戏剧顶峰      林兆华早期作为演员进入北京人艺,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担任导演。1980年高行健也进了北京人艺,两人很投缘。当时,林兆华听高行健说起《车站》这个本子的想法,觉得挺好,不像过去的普通结构,觉得挺新鲜。人们总在那个车站等,等了十年车还是没有车来,他们还在等,最后才有人发现车站牌子上声明此站挪了地方。      “我跟高行健说我喜欢《车站》,写吧。剧本写出来后我想排,但当时的领导觉得这戏比较荒诞,那时上不太合适,结果没排成。高行健挺积极的,说可以再写一个,又跑到铁路体验生活去了,接着就出来了《绝对信号》。”      林兆华和高行健从创作的时候就开始聊,觉得成熟了,交给剧院,剧院觉得这个本子中的黑子是个待业青年,待业当时又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而且他对前途没有一个乐观态度,老说一些牢骚话,所以本子开始没通过,后来林兆华又找高行健商量,朝着“挽救失足青年”方向改。      等到排的时候,林兆华就只有一个想法,排一个与众不同的戏出来。在《绝对信号》的剧本里包含了三个空间:现实的空间、回忆的空间、想象的空间。林兆华说,“那个戏基本上是在排练过程中和演员一起摸索出来的东西,现在看来,它实际上有很强的意识流风格,这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      1982年,林兆华和高行健合作的《绝对信号》在人艺一楼小排练厅“内部演出”,反响非常大,从小剧场到大剧场,总共演了100多场。戏剧评论家在论述新时期话剧革新浪潮时,普遍认为是由《绝对信号》发其端倪,它的意义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小剧场戏剧,还催生了上世纪80年代小剧场运动。      由于《绝对信号》的成功,原来想排的《车站》顺理成章也可以排了。这期间,林兆华和高行健开始了“全能戏剧”的设想,两人又合作了《野人》。林兆华在今天回忆起这个戏时说,“高行健的那个剧本《野人》写的是个不像戏的戏,就是说不觉得是个戏,但是那个戏是非常有意思的。”      《车站》被禁演之后,林兆华诀别了他的老搭档高行健。后者开始了以画养文的生涯,之后又远走他乡。但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林兆华和高行健的合作标志着开启了中国戏剧的小剧场时代,两人的合作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从不重复自己      在上世纪90年代,与林兆华有过最密切合作的编剧是过士行,过士行之后,林兆华几乎很少与年轻编剧有过密切合作。他近年青睐的是名著,“如《老舍五则》遴选了作家老舍的五个短篇小说。独幕歌剧《命若琴弦》是根据史铁生同名小说及关汉卿《窦娥冤》改编的独幕歌剧。”正在排练的《伊凡诺夫》是俄国剧作家契诃夫的本子,主人公伊凡诺夫由濮存昕饰演。      “实际上,大导的戏剧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绝对信号》,第二阶段是《哈姆雷特》,第三个是《建筑大师》。《建筑大师》在表演艺术的拓展上又迈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