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国风云中开不败花朵.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国风云中开不败花朵

北国风云中开不败花朵   马加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马加考入东北大学,开始创办革命文学刊物《北国》。“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并主编《文学导报》。1938年,他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并出席了中国文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战争前夜,主编《晋察冀日报》副刊,以后跟随干部队返回东北,在北满参加土改。解放后,马加先后出任东北作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政协辽宁省第六届委员会常委、中共辽宁省委第五届,第六届委员,还被推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200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称号。2004年10月21日,马加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95岁。   马加历经70多年的革命文学生涯。他的一生与人民共命运,他的创作与时代共脉搏。他以自己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北方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斗争生活,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      东北求学      马加原名白永丰,又名白晓光,1910年生,辽宁新民人,满族(属汉军镶黄旗)。父亲白清宪是农村药房先生,在乡里小有名声;祖父白明儒对马加影响较大,老人早年做过乡村蒙馆先生,为人耿介,马加懂事时,常听祖父讲历史说故事,其中满清后期丧权辱国的历史和英雄人物爱国的事迹,成为马加人生启蒙的第一课。   1925年,15岁的马加读完小学,进入新民县文会中学。这是一所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学校,学校国文老师王莲友和罗慕华,常在当时的《盛京时报》和上海的《诗刊》上发表诗歌,是颇有名气的青年诗人。他们所推崇的新思想、新文学,对马加很有吸引力。马加从这两位老师那里看到了《小说月报》、《小说世界》等进步文学刊物,从而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生了从事写作的想法。   1928年秋,马加考入了东北大学预科,到教育学院教育系学习。但马加对当时开设的教育心理学、伦理学、英语等课程一概不感兴趣,却对文学情有独钟。他废寝忘食地阅读鲁迅、茅盾、郭沫若、丁玲等进步作家的作品,尤其喜爱共产党员作家蒋光慈的诗歌和小说,推崇其中的叛逆精神、革命理想和浪漫情怀。   入学不久,马加就写出短诗《秋之歌》并载于当年10月的《平民日报》。以后,在《盛京时报》的“新年征文”活动中,他的《笳声》又获得了征文诗歌二等奖。不久,他又写出长诗《在千山万岭之中》(载于《东北大学周刊》1929年6月号),在校园内受到普遍好评。为了抨击学校里的封建保守势力,他还写了一首辛辣的政治讽刺诗《野狗的跳舞》(载于1929年6月《新民晚报》),也在校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他还写下小说《惆怅》(载于《东北大学周刊》1928年11月号)、《风雪之夜》(载于《东北大学周刊》1930年10月号)等。这些作品,使马加在东北大学的文学青年中崭露头角。   在校内,马加最初有两个文学朋友。一个是同寝室的于卓,在班上家境最穷苦而学习最好,很有活动能力却又不露锋芒;另一个是同乡,叫李英时,有理论家的风度,总爱谈社会主义、第三国际、前苏联、列宁等话题。原来于卓和李英时都是CY(地下共青团),他俩都读过许多革命书籍,常到青年会去,与当时共青团省委的王鹤寿接头。每到星期天,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步行去城里,到督军署街上的“绿野书店”,那里是我地下党领导的一个外围机构,专门出售进步文学书刊,向群众传播新思想、新知识。一次,马加买了一本于庚虞的诗集《晨曦之前》,李英时坦率地发表看法:“这些‘豆腐块诗’,乍一看,形式和辞藻都很华丽,实际上却空洞无物;而蒋光慈的《战鼓》、柯仲平的《风火山》,才是真正的普罗文学。”后来,马加认真阅读了这些诗作,深受鼓舞,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一天,李英时给马加带来一本文学刊物《冰花》,其中有一首诗《露西亚的烽火》,内容歌颂前苏联十月革命,马加看后长时间激动不已。后来马加才知道,刘少奇主持满洲省委期间,发现了《冰花》的进步倾向,曾特意委派杨一辰做其主编郭维城的工作,并吸收他入党,于是《冰花》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成为革命的舆论工具。这以后,李英时又向马加介绍了前苏联里别津斯基的《一周间》、日本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等进步书籍,进一步开阔了马加的艺术视野,使他更加坚定地走上新文学的道路。   1930年,为扩大新文学的影响,在中共满洲省委的支持下,东北大学的进步同学开始筹办文学刊物《北国》。北国社的成员共有六人:除教育学院的马加、李英时外,还有文法学院的叶幼泉、工学院的张露薇、《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林霁融、东北大学职员申昌言。他们切磋新文学,追求新思想,共同向往着上海的普罗文学。《北国》一诞生,就显现出革命的锋芒,先后发表了李英时的《文艺与阶级》,申昌言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