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冀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响入门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 交响入门
[单元内容]为了使学生由浅入深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本单元首先选取了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管弦乐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等知识,同时,还选取了管弦乐曲《波莱罗》交响乐《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谐谑曲《小巫师》等作品。这些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通俗易懂,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珍品时可以进一步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认识有关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
第二课时:欣赏《波莱罗》和《e小调第九交响曲》
第三课时:欣赏《小巫师》完成音乐活动
[学习目标]
通过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认识各种乐器组主要的乐器,感受它们的音色表现力。
聆听《波莱罗》,感受同一音乐主题不同乐器演奏所带来的色彩变化,能够背唱作品的音乐主题。
欣赏《e小调第九交响曲》,感受作品徐缓忧伤的音乐情绪,能够背唱音乐主题
欣赏《小巫师》,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能够在听赏完音乐后,简单叙述音乐所描述的故事。
[学习支架]
音响材料:电脑、投影仪、教师课件 光盘资料等
2、与交响乐有关的文字、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乐曲介绍: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又名《普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是布里顿受英国教育部委托为科教纪录影片 《管弦乐队的乐器》而谱写的音乐。该影片放映后,受到普遍欢迎,它不仅使广大青少年得益匪浅,甚至对具有较多音乐知识的听众来说也不啻为一种美好的享受。人们从这部作品中,领略到布里顿使一项平凡的日常工作——写电影配乐,升华为技巧娴熟、精细微妙的艺术创作。
音乐开始前先是由指挥讲解的一段解说词。 然后,乐队按照(A)整个乐队、(B)木管乐器、(C)铜管乐器、(D)弦乐器、(E)打击乐器、(F)整个乐队的次序呈示主题。 变奏主题是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曲调,选自十七世纪著名音乐家普塞尔的戏剧音乐《摩尔人的复仇》
在主题由各组乐器反复陈述之后,接着就是主题的十三段变奏,每段变奏前各配有一段解说词,逐一介绍演奏各段变奏的乐器:
第一变奏 解说词:“现在让我们听一听每一种乐器演奏各自的一段变奏。 木管乐器组音区的最高声部是声音明亮而甜美的长笛,还有它那尖声尖气的小兄弟——短笛。”
第二变奏 解说词:“双簧管的音质温和而忧郁,但在作曲家需要时,它也能表现得足够有力。”
第三变奏 解说词:“单簧管非常灵活。它的声音美丽、平顺而圆润。”
第四变奏 解说词:“大管在木管乐器组中体积最大,声音也最低沉。”
第五变奏 解说词:“弦乐器家族中的最高声部是小提琴。它们分成第一第二两组演奏。”
第六变奏 解说词:“中提琴比小提琴稍大,音响也较低。”
第七变奏 解说词:“大提琴以丰满而热情的音色歌唱,请听这优美的歌声! ”
第八变奏 解说词:“倍低音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老祖父,它声音沉重,嘟嘟嚷嚷的。”
第九变奏 解说词:“竖琴有四十七根弦,还有七个踏瓣,用以变换弦的音高。”
第十变奏 解说词:“铜管乐器家族从法国号(即圆号)开始。 这些乐器是用铜管盘成圆形制成的。”
第十一变奏 解说词:“我希望你们都熟悉小号的声音。”
第十二变奏 解说词:“长号的声音沉重、洪亮。大号更加沉重。”
第十三变奏 解说词:“打击乐器种类繁多, 我们不可能一一介绍,这里只介绍一些最常用的打击乐器。首先是定音鼓,大鼓和钹,铃鼓和三角铁,小鼓和木鱼,木琴,响板和锣,在这些乐器一一演奏之前,先听一听响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为打击乐器写了一段富于想象力的华彩乐段,由三个定音鼓提供旋律基础,其他各打击乐器则按解说词中的次序,以各自的变化形式加入这一舞曲的行列。在作为全曲结束的音乐中,布里顿魔术般地将前面介绍过的各种乐器构筑成一首绚丽多彩的赋格曲。随着各种乐器的加入,气氛也愈发热烈。最后,全曲以铜管乐器雄壮辉煌地重现放宽了节奏的变奏主题——“普塞尔主题”作为结束。
作者介绍:
本杰明·布里顿1913年生于洛斯托夫特,早年就学于格雷莎姆学校,利用假期师从哈罗德·塞缪尔学钢琴,随弗兰克·布里奇学作曲;布里奇对他的影响特别强烈持久。1930-1933年在皇家音乐学院随本杰明学钢琴,随艾尔兰学作曲。在校期间,他的早期作品公开出版,其中包括《小交响曲》、《一个男孩诞生了》等作品。1937年,管弦乐《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在萨尔茨堡首演成功,使他作为一个完美的作曲家登上了世界舞台。1936-1948年,是布里顿音乐创作的高峰期,他的一系列佳作:《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