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审美教育
第八章 审美教育 人与世界的关系↓经济关系 法律关系政治关系 实用关系伦理关系 宗教关系审美关系 …… 其中经济关系是基础,但处于最高端的却是扭结人生的两种关系:宗教关系与审美关系 宗教关系:面对世界, 把什么放在信仰位置上。 儒家的治国理想中就包含了政治、社会伦理与美育的关系:礼乐 假设:人→“人”: 人的“人化”: 自然的“人化”: 金钱的魔法:“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使异族同盟、同宗分裂;……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可以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它会使冰炭化为胶漆,仇敌互相亲吻; 原始资本主义直接凸显金钱的地位(炫耀),现代社会则受制于金钱铺就的享乐主义(时尚)—— 朗吉弩斯:“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它就不是把人当作一种 所有能完成这一切的教育和自我教育,都可称为“审美教育”定义:自觉不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所具有的感染、影响、陶冶人的教育功能,及利用审美特点塑造“人”的种种教育活动。 所有包含感染、影响、陶冶人的教育功能,及利用审美特点塑造“人”的教育活动:美育。 文史哲:“大美育”观念 * * 什么是美育? 德、智、体、美? 狭义/广义 蔡元培在《美育与人生》中说: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 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他根据中国缺少宗教传统之现实,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何也? 宗教关系之特殊 “我们需要某种‘大于我们的东西’作为我们敬畏和献身的对象。”(马斯洛) “为了克服自己的内在的空虚和无能之感,人……选择了一个对象,在此对象上投射人自身所有的人之素质:他的爱情、理智、勇气等等。通过屈服于这一对象,人感到与自身素质的接触, 感到强大、智慧、勇敢、安全。失去这一对象意味着有失去自身的危险。” (贝克尔) 1.抽象物及抽象意义 2.具体的偶像 3.情感与感官 4.尘世(可见)之物 5..…… 审美关系之不同↓ 1. 通过感觉器官与现实建立关系(凭感觉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非以外在标准,如要求“非礼勿视”); 2. 自由的; 3. 整体的(以外在标准判断仅能抓住“部分”世界); 4. 情感的。 子曰:“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曾皙)“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文革时期的全民样板戏等,则体现了现代国家治理与美育的关系。 但其中缺少的一项是“自由”,均非现代美育观。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处处在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 需求: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目的:(尽可能)放弃功利,向审美境界发展 凭借:始终结合着审美对象。这种结合是一种内在交融合一,表现为主体和对象之间的精神对话和情感交流(农夫与奴隶)。 1.人的“人化” 2.自然的“人化” 人成为“人” 人把他的心灵的定性纳 入自然事物里…… 他显出那环境可以 可以使他得到满足 ……(成为)他可 以安居的家” 假设:人→“人”:逻辑如此,现实未必: 人的古代奴役(皮鞭) 1.人的“人化” 2.自然的“人化” A.人→“人” B.“人”→“非人” /人的现代奴役(精神 皮鞭) 1.现代分工/单 面人(异化) 2.物质崇尚/拜 物(金)教 它会说任何的方言,使每一个人唯命是从。它是一尊了不得的神明,即使它住在比猪巢还卑劣的庙宇里,也会受人膜拜顶礼。” —— 莎士比亚 2007卫浴产品享乐主义 它推崇理性主义、唯物主义,不喜欢主观性,“变得(热闹中)乏味、单调、沉闷,它的强调个人利益和快乐主义的伦理学。看上去猥琐庸俗,毫无英雄主义气息”,远离人类的高尚情感。(中国则另有其隐痛)
文档评论(0)